[发明专利]一种单火线取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6108.X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文;朱湘军;彭永坚;李利苹;汪壮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M7/06;H02M7/217;H02M3/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火线取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断开负载控制开关,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检测到火线断开,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控制切换控制单元断开负载,零线接通,第二取电单元导通并向外供电;关闭负载控制开关,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检测到火线接通,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控制切换控制单元接通负载,零线断开,火线给变频供电单元供电,通过第一高频隔离单元和第二高频隔离单元隔离传输,第一取电单元导通并向外供电。本发明通过控制负载控制开关的状态,利用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检测火线,进一步通过切换控制单元控制负载的接通或断开来实现不同的取电,本发明可以实现单火线接近零压差取电,负载端取电模块实现了负载供电完全断开,不会引起漏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火线取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火线取电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机械墙壁开关盒大多为单火线布线,而在智能家居升级实现智能化改造时往往要求新型智能开关能直接代换旧有的机械墙壁开关无需重新布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所以新型电子智能开关都必须要求采用单火线供电方式,其核心就是单火线取电技术。
现有的火线取电方法设备只能串联取电,得到非常小的电流,而且对负载两端电有衰减,负载类型有要求;负载一直会有电压不能完全断开供电,有一定安全隐患和电量耗损。目前单火供电是采用场效应管开关控制,靠两端产生的压降取电,这样负载电流大了就会出现耗损功率大,带负载能力差问题。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其包括关灯取电电路、开灯取电电路、恒流充电电路和断电电量保持电路,恒流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稳压器、第二电源稳压器、切换开关灯恒流充电电路和开灯恒流充电电路,关灯取电电路的输出端、第一电源稳压器的输入端和切换开关灯恒流充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稳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稳压器和开灯恒流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源稳压器的输出端、开灯恒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和断电电量保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通过关灯取电电路、开灯取电电路、恒流充电电路和断电电量保持电路等,实现单火线取电电路应用中灯具不容易闪烁。该方案没有解决上述单火线取电存在的问题,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单火线取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的单火线取电方法负载电源无法完全断开、无法实现零压差大电流取电的缺陷,提供一种单火线取电方法。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单火线取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单火线取电电路,所电路包括:设备端取电模块、负载端取电模块,所述负载端取电模块包括:变频供电单元、负载切换检测单元、切换控制单元、第一高频隔离单元,具体连接关系为:设备端取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高频隔离单元的输入端、变频供电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高频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与负载切换检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高频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还与切换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负载切换检测单元的第二端和切换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零线,所述负载切换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切换控制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第四端、变频供电单元的第三端均与负载的火线端连接,负载的零线端、变频供电单元的第二端均连接零线;
所述设备端取电模块包括:第二高频隔离单元、第一取电单元、负载控制开关、第二取电单元,具体连接关系为:火线分别与第二高频隔离单元的一端、第一取电单元的一端电连接,第二高频隔离单元的另一端、第一取电单元的另一端分别均连接负载控制开关的一端、第二取电单元的一端,负载控制开关的另一端第二取电单元的另一端均与火线输出端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负载控制开关,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检测到火线断开,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控制切换控制单元断开负载,零线接通,第二取电单元导通并向外供电;
关闭负载控制开关,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检测到火线接通,负载切换检测单元控制切换控制单元接通负载,零线断开,火线给变频供电单元供电,通过第一高频隔离单元和第二高频隔离单元隔离传输,第一取电单元导通并向外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6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糖低脂双色戚风蛋糕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菊花营养肥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