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0448.X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王磊;许德志;隋鹏飞;刘伟;冯辉;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故障 自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包括轨道架、通过多组第一导靴与所述轨道架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的轿厢,所述轿厢的一侧设置有与轿厢相连通的自救机构,所述自救机构包括自救框架、位于轿厢和自救框架之间且竖直设置的齿条带、安装在所述自救框架上并位于所述齿条带两侧的夹持机构,通过所述夹持机构与齿条带之间的间歇性的接触使自救框架稳定下落;所述轨道架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自救机构下方的保护机构,用于缓冲自救机构下落后的速度;所述自救机构的外周设置有围栏机构。本发明的电梯故障自救装置通过设置的保护机构、自救机构和围栏机构解决了警报器和攀爬梯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缺陷,实现了快速自救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自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曳引式电梯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的曳引式电梯在安全性上极其完善,但仍无法避免电梯因故障造成乘员被困于轿厢内的情形出现。目前常规的方法均是设置报警器,按下报警器后让乘员在轿厢内等待救援,但如果轿厢内的网络信号被干扰,且大楼物业没有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则乘员极有可能被困较长时间,如果乘员内有身体不佳者,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还有则是在电梯井的内部设置攀爬梯,用于人员紧急逃生,然而设置的攀爬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性较低,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有必要提供电梯故障自救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通过设置的保护机构、自救机构和围栏机构解决了警报器和攀爬梯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缺陷,实现了快速自救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包括轨道架、通过多组第一导靴与所述轨道架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的轿厢,所述轿厢的一侧设置有与轿厢相连通的自救机构,所述自救机构包括自救框架、位于轿厢和自救框架之间且竖直设置的齿条带、安装在所述自救框架上并位于所述齿条带两侧的夹持机构,通过所述夹持机构与齿条带之间的间歇性的接触使自救框架稳定下落;所述轨道架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自救机构下方的保护机构,用于缓冲自救机构下落后的速度;所述自救机构的外周设置有围栏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轨道架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块,每组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可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两侧且位于安装块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板,每组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均套设有位于所述缓冲板和安装块之间的第二弹簧。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两组立板,且所述限位杆安装在两组立板相对的一侧表面之间,所述限位杆上套有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立板和缓冲块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立板的表面,另一端安装在缓冲块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安装在缓冲板的表面,另一端贯穿安装块并延伸至安装块的底部,所述缓冲块的顶部表面与第一滑杆的两侧表面均安装有铰接件,支撑杆的两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缓冲块和第一滑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自救框架的左侧表面的固定夹板、与所述固定夹板平行间隔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面对所述固定夹板的表面安装有活动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左侧表面对称安装有两组导杆,所述导杆的表面与所述安装板和活动夹板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夹板的内部安装有位于两组导杆之间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贯穿自救框架并延伸至自救框架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04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