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项目监理验收智能评估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1779.5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7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建达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G01C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51145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广华北路1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工程项目 监理 验收 智能 评估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工程验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项目监理验收智能评估分析系统,包括道路网格布设模块、道路厚度探测模块、道路弯沉检测模块、道路数据库、道路厚度分析模块、道路沉降分析模块、道路厚度检测端、道路弯沉检测端、主服务器和展示模块。本发明能够将道路各层厚度、道路的沉降情况、道路的坡度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得出道路的综合数据,以便直观的展示道路的综合评估分析,本发明对道路的坡度进行检测时能够将道路宽度方向进行划分成道路监测点,使得道路坡度的检测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验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项目监理验收智能评估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工程属于工程项目的一种,道路施工完毕后需要对道路的各层的厚度、道路的抗压性能、道路的坡度、道路的附属物能方面进行验收,通过各项指标与标准竖直的差别来判断道路整体的施工情况。
现有针对道路进行检测时一般会随机对道路的不同位置进行各层厚度的检测,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道路整体宽度与高程差来计算道路的坡度,道路的抗压性也是采用随机测试的方式进行,上述这种检测方式存在的问题有:
一、道路的各项竖直计算得出的参数只能够计算出该项的指标,道路的综合指标无法进行计算,从而道路验收步骤与工作量增加;
二、道路的各层厚度与抗压性等测试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会造成检测数据全面性较差,道路分析的准确性不强,尤其道路的坡度方面采用整体的测量无法完全反映出道路各个位置的坡度,从而影响检测准确性;
三、道路进行坡度检测时,测距仪与道路的检测位置会存在偏差,且测距仪水平度无法保证,从而影响道路的坡度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项目监理验收智能评估分析系统,包括道路网格布设模块、道路厚度探测模块、道路弯沉检测模块、道路数据库、道路厚度分析模块、道路沉降分析模块、道路厚度检测端、道路弯沉检测端、主服务器和展示模块,所述道路厚度探测模块分别与道路网格布设模块、道路厚度分析模块和道路厚度检测端相连接,道路弯沉检测模块分别与道路网格布设模块、道路沉降分析模块、道路弯沉检测端相连接,主服务器分别与道路网格布设模块、道路数据库、道路厚度分析模块、道路沉降分析模块、展示模块相连接。
所述道路网格布设模块用于将待检测的道路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监测区均匀布设,道路监测区沿道路长度方向依次标记为H1,H2,…,Hi,…,Hm;道路监测区内沿其宽度方向的道路监测点依次标记为HiW1,HiW2,…,Hiwj,…,HiWn,其中HiWj表示第Hi个道路监测区内第Wj个道路监测点。
所述道路厚度探测模块通过道路厚度检测端对所述道路监测区进行厚度检测,通过将道路厚度检测端移动到不同的道路监测区,将道路厚度检测端上的射线探测仪对道路的厚度进行射线检测,道路厚度检测端收集的成像记录传输到道路厚度探测模块内。
所述道路厚度探测模块通过成像记录里不同颜色区分并记录道路监测区内道路各层的厚度;道路厚度探测模块将道路监测区的道路厚度数据传输到道路厚度分析模块内,道路厚度分析模块得到道路监测区内各层的厚度集合为TsH(tsH1,tsH2,...,tsHi,...,tsHm),tsHi表示为第Hi个道路监测区内各层的厚度之和s,且s=sr+st+su;sr,st,su分别表示道路监测区内的路基厚度、基层厚度和路面层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建达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建达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1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