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及其电镀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3777.X | 申请日: | 202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锋;姚吉豪;李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智成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38 | 分类号: | C25D3/38;C25D5/34;C25D7/00;H05K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通孔填孔 镀铜 配方 及其 电镀 工艺 | ||
1.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
铜盐60-90g/L、浓硫酸150-200g/L、抑制剂30-90mg/L;整平辅助剂10-30mg/L;加速剂1- 8g/L;定位剂20-60mg/L;分散剂 15-45mg/L;光亮剂15-45mg/L;
余量为纯水,pH为0.2-0.5;
操作温度25-35℃;
电流密度为0.5-6A/dm2;
所述定位剂由1,4-二氧六环、乙二醇叔丁醚和乙醛酸三者复合而成,且三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2:1:1;
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亚胺,所述光亮剂为紫红吩嗪液体聚合物,且光亮剂与分散剂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为2-丁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所述整平辅助剂为硫二甘醇聚氧乙烯醚10-15mg/L,且两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剂为亚甲基二奈磺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其特征在于,其电镀铜配方的配制方法如下:
步骤一:先将质量浓度为30-90mg/L的抑制剂、质量浓度为10-30mg/L的整平辅助剂放入50毫升左右的纯水中,并加入75-100g/L的浓硫酸进行溶解,冷却,加入纯水稀释得到200毫升溶液A;
步骤二:再将质量浓度为1- 8g/L的加速剂、质量浓度为20-60mg/L的定位剂配制成溶液,得到体积为200毫升溶液B;
步骤三:将质量浓度为15-45mg/L的分散剂和质量浓度为15-45mg/L的光亮剂放入50毫升左右的纯水中,并加入75-100g/L的浓硫酸进行溶解,冷却后加入铜盐,加入纯水稀释得到200毫升溶液C;
步骤四:再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三组溶液进行常温混合,并稀释至一升,即可得到电镀铜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条件是:浓硫酸配制时需要在磁力搅拌下逐渐滴加,滴加速度为每分钟30-50克,磁力搅拌速度为50-60转/每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具体条件是:浓硫酸配制时需要在磁力搅拌下逐渐滴加,滴加速度为每分钟70-90克,磁力搅拌速度为30-50转/每分钟,溶解后再用超声波处理15-20min。
7.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的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电镀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镀件铜过3-5min除油,温度设置为40-50℃之间,再过纯水水洗三遍至镀件铜不再有泡沫附着;
步骤2,经过除油水洗后的镀件铜再进行活化,活化后纯水水洗三遍;
步骤3,活化水洗后的镀件铜再进行蒸汽清洗,蒸汽清洗时间为30-45s;
步骤4,蒸汽水洗后的镀件铜放入具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镀铜配方的电镀铜槽内,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进行脉冲电镀铜至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的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活化剂进行活化,活化温度在50-60℃之间,活化时间在1-2min之间,磁力搅拌速度30-60转/每分钟;且该活化剂由15mg/L的硝酸银、50mg/L的聚乙二醇以及10mg/L的EDTA-4Nah三者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的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蒸汽清洗的具体参数条件为:电压220v,频率50Hz,温度12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脉冲通孔填孔的电镀铜配方的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电镀的具体条件是:脉冲波形正反流幅度比为1:4,正反时间比为10-20:1ms,正向电流密度为0.5-1.5A/dm2,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局部温升和微区搅拌;紫外光照射正向波长设置为100-200nm,反向波长设置为10-50nm,紫外光扫描速率在200nm/s -1cm/s之间,使光束在200nm-1cm的范围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智成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智成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37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