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8309.1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5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严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达沃斯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4;B01J2/20;B01J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物 处理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剂及制备方法,处理剂包括以下原料:多孔PE树脂填料,聚丙烯酸凝胶,硅烷偶联剂,无机土,谷壳粉,甘蔗渣,秸秆类废弃物,复合菌剂。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将多孔PE树脂填料置于碱液中,加热搅拌,然后用水将碱液洗净,并烘干水分待用;步骤2,将谷壳粉、甘蔗渣、秸秆类废弃物和酵母菌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营养剂;步骤3,将无机土、营养剂、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多孔PE树脂填料、硅烷偶联剂、聚丙烯酸凝胶和复合菌剂挤出造粒,制得处理剂。采用本申请制得的处理剂,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处理周期,而且能够有效提高COD去除率,改善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目前大多采用微生物进行净化污水处理,针对水体污染程度小的水质,则直接将微生物进行投放。若水体污染程度大,则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增量,再进行投放。
如公开号为CN11189217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废水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测定待处理废水的水质;(2)配置复合微生物菌剂;(3)制备固化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改性悬浮填料;(4)将固化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改性悬浮填料装入至少具有一个敞口端的容器内;(5)将装入了固化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改性悬浮填料的容器放入废水中进行污染物的去除。将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吸附法固化在改性悬浮填料上制备成固化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改性悬浮填料,通过改性悬浮填料上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降解水中的污染物,主要降解的污染物种类为COD、BOD、氮磷类有机污染物。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负载在填料上的菌种受污水水体中自带的一些菌种或者水体的影响,使得菌种的生长繁殖缓慢甚至出现菌种大量死亡的现象,不仅使得污水处理周期长,而且净化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剂及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污水处理周期,提高对污水处理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多孔PE树脂填料30-45份,聚丙烯酸凝胶7-12份,硅烷偶联剂0.1-0.6份,无机土3-8份,谷壳粉5-10份,甘蔗渣8-15份,秸秆类废弃物5-10份,复合菌剂20-35份;
多孔PE树脂填料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PE树脂进行熔融,以PE树脂的重量为基准,加入1.05-1.7wt%的造孔剂并混合均匀,保温1-2h,注入颗粒模具中,完全凝固后,制得多孔PE树脂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PE树脂在熔融状态下加入造孔剂,造孔剂以利于使得PE树脂具有良好的孔隙,形成多孔PE树脂填料,以利于微生物负载和繁殖。无机土主要为黏粒矿物,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吸附能,也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可以将各原料组分更好的黏结在一起,内部形成稳定结构,聚丙烯酸凝胶可以根据水体的pH环境进行调节,与无机土和硅烷偶联剂配合,共同调节处理剂内的养分以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长期稳定性,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同时缩短处理周期。
谷壳粉、甘蔗渣和秸秆类废弃物均可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有效的养分,与多孔PE树脂填料可有效减少养分流失,从而促进微生物的快速繁殖,进而缩短处理周期,同时还能改善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造孔剂选自石墨粉、碳酸氢钠、微孔分子筛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粉和微孔分子筛不仅利于树脂内孔隙的形成,还具有优异的润滑性,提高各组分的分散性能,能够形成均匀的孔隙。而碳酸氢钠则在一定温度下缓慢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气体,进一步在树脂内部形成密集的孔隙,提高多孔PE树脂的多孔性,以利于微生物负载和繁殖,同时减少养分的流失,进而提高对污水处理的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达沃斯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达沃斯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83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