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秸秆颗粒滚压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8916.8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2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大义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秸秆 颗粒 成型 装置 | ||
一种农作物秸秆颗粒滚压成型装置,包括连接主体架,所述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设有连接杆和滚压装置,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外侧设有多组的齿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动力连接轴连接外部的动力源,带动滚压装置和螺旋叶片旋转,农作物秸秆从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齿排啮合搅碎推入进料孔内,通过进料孔的长短实现制粒,然后掉入空腔内,经过螺旋叶片的导向和重力的作用经过出料孔排出,可与目前普通联合收割机通过动力连接轴进行配装,得以实现从农田直接进行自走式秸秆颗粒机造粒,有效解决目前秸秆回收利用不易推广问题,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秆颗粒滚压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颗粒滚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业生产大约能产生10多亿吨秸秆。目前,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秸秆粉碎还田、直接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粉碎还田由于短时间内秸秆不能完全腐烂,土壤内秸秆含量过多会大大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秸秆直接焚烧危害更多,容易引起火灾,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秸秆综合利用是目前比较好的秸秆处理方式,然而农作物秸秆分散、季节性强、贮存运输困难,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利用秸秆压制高质量的高纤维颗粒物料,作为理想的养殖场铺床物料、动物饲料、生物燃料或工业原料,都是生物质处理秸秆的较好方式。
目前秸秆制粒技术主要为环磨颗粒方式,目前技术需要进行秸秆收获,打包运输储藏,后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秸秆粉碎,粉碎后秸秆由环磨颗粒机进行制粒,环磨颗粒机普片存在效率低单机最大产量1t/h,部件损耗严重使用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技术处理方法工序较多,且都需要安装在固定厂房内,投入成本较大能源资源消耗较多,如秸秆需要从田地进行打包运输储存,后需要进行反复粉碎制粒等一系列作业。综上所述不利于有效实施及大面积推广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有造粒效果好、滚压成型效果佳、体积小的农作物秸秆颗粒滚压成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作物秸秆颗粒滚压成型装置,包括连接主体架,所述的连接主体架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设有连接杆和滚压装置,所述的滚压装置包括轴承连接上顶板和下顶板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内部均设有空腔,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下端设有轴承连接下顶板的出料管且出料管连通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有螺旋叶片且螺旋叶片延伸至出料管内,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外侧设有多组的齿排,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外侧内部均匀的设有多组的进料孔且进料孔连通空腔,所述的进料孔和齿排交叉设置,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上端设有轴承连接的连接轴,两个所述的连接轴的外侧均设有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的上顶板的上端和下顶板的下端设有防护架,所述的连接轴的上端设有动力连接轴且动力连接轴轴承连接防护架。
进一步,所述的出料管的一侧设有出料孔。
进一步,所述的主动模具压辊的齿排和从动模具压辊的进料孔配合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齿排的外侧内部均匀的设有推动槽。
进一步,所述的防护架螺栓组连接上顶板和下顶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动力连接轴连接外部的动力源,带动滚压装置和螺旋叶片旋转,农作物秸秆从主动模具压辊和从动模具压辊的齿排啮合搅碎推入进料孔内,通过进料孔的长短实现制粒,然后掉入空腔内,经过螺旋叶片的导向和重力的作用经过出料孔排出,可与目前普通联合收割机通过动力连接轴进行配装,得以实现从农田直接进行自走式秸秆颗粒机造粒,有效解决目前秸秆回收利用不易推广问题,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大义,未经王大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89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