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0109.X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裕学;侯伟;李勇明;孙厚卓;方洁;王宁;李澄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32 | 分类号: | B63B1/3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兵魁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车辆 船舶 用压浪 板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两栖车辆或船舶技术领域的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所述的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包括车船体(1)、楔形气囊(6),楔形气囊(6)内侧面与车船体(1)连接,楔形气囊(6)外侧面与金属板(8)连接,金属板(8)伸出楔形气囊(6)外侧面一端与车船体(1)之间设置伸缩部件(5),楔形气囊(6)与充气泵(3)连接,楔形气囊(6)上设置放气阀(4)。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能够方便可靠用于两栖车辆或船舶前部减阻,并且方便实现角度调节,既满足减阻要求,又重量降低,实现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栖车辆或船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两栖车辆或船舶在水上航行时因前部浪花会造成阻力,从而造成航速降低增加能耗,而压浪板就可以减小阻力,压浪越好,阻力越小。现有技术中的两栖车辆或船舶上压浪板多为操纵机构加平板组成压浪板,整体机构偏重,在减阻同时增加车身或船体重量。因此在设计压浪板结构式需考虑整体机构减重或增加排水体积等方式提高浮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用于两栖车或船舶前部减阻,并且方便实现角度调节,既满足减阻要求,又重量降低,实现轻量化的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包括车船体、楔形气囊,所述的楔形气囊内侧面与车船体连接,楔形气囊外侧面与金属板连接,金属板伸出楔形气囊外侧面一端与车船体之间设置伸缩部件,楔形气囊与充气泵连接,楔形气囊上设置放气阀。
所述的楔形气囊内侧面与楔形气囊外侧面之间呈锐角夹角,楔形气囊外侧面与水平线之间呈锐角夹角。
所述的楔形气囊内侧面边沿部位设置连接边,连接边通过螺栓与车船体上的连接板连接。
所述的楔形气囊内侧面通过胶层与连接板连接。
所述的伸缩部件、充气泵、放气阀分别连接控制部件。
所述的车船体上设置连接座Ⅰ,金属板上设置连接座Ⅱ,伸缩部件一端与连接座Ⅰ活动铰接,伸缩部件另一端与连接座Ⅱ活动铰接。
所述的伸缩部件为气缸或油缸。
所述的伸缩部件通过管路连通楔形气囊。
所述的车船体为船舶船体或两栖车辆车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控制方法,所述的两栖车辆或船舶用压浪板结构控制方法的控制步骤为:
S1.当两栖车辆或船舶在水上航行需要减阻时,控制部件控制充气泵工作,向楔形气囊内充气,控制部件同时控制伸缩部件根据充气泵的充气速度相应伸出,直至楔形气囊达到设定的充气压力,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和充气泵停止工作;
S2.当两栖车辆在陆地上行驶不需要减阻时,控制部件控制充气泵不工作,控制部件同时控制放气阀打开,控制部件同时控制伸缩气缸收缩,伸缩气缸收缩带动金属板挤压楔形气囊,增加放气速度,直至伸缩部件收缩到起始端,楔形气囊放气结束,控制部件控制放气阀关闭。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0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