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1001.2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0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尧;杨格亮;廖春连;贾世旺;赵飞;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H11/16 | 分类号: | H03H11/16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曲佳颖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输出 射频 有源 移相器 | ||
1.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有源移相器包括正交耦合器与巴伦网络(100)、分别控制正交两路信号幅度的晶体管阵列构成的第一幅度控制模块(200)和第二幅度控制模块(300)、分别进行相位微调的晶体管阵列构成的第一有源电感模块(500)和第二有源电感模块(600)以及输出负载匹配网络(400);输入信号连接正交耦合器与巴伦网络(100)的信号输入端,正交耦合器与巴伦网络(100)的正交差分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有源电感模块(500)、第一幅度控制模块(200)、第二有源电感模块(600)与第二幅度控制模块(300)的信号输入端;第一有源电感模块(500)、第一幅度控制模块(200)、第二有源电感模块(600)与第二幅度控制模块(30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输出负载匹配网络(400)的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1所述的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交耦合器与巴伦网络(100)包括第一正交耦合器(101)、第一变压器(102)、第二变压器(103)、第一晶体管(104)、第二晶体管(105)和第一电阻(106);
第一正交耦合器(101)的输入端连接信号RF_IN,隔离端连接第一电阻(106),耦合端连接第一变压器(102)的原线圈一端,直通端连接第二变压器(103)的原线圈一端;第一变压器(102)的原线圈另一端接地,副线圈一端连接VIN+,另一端连接VIN-,中心抽头连接第一晶体管(104)的漏极;第二变压器(103)的原线圈另一端接地,副线圈一端连接VQN+,另一端连接VQN-,中心抽头连接第二晶体管(105)的漏极;第一晶体管(104)和第二晶体管(105)的源极分别接地,栅极同时连接偏置电压Vbias。
3.根据权利1所述的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幅度控制模块(200)和第二幅度控制模块(300)分别包括20个并联的共栅晶体管阵列单元,每个共栅晶体管阵列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201)、第四晶体管(202)、第五晶体管(203)、第六晶体管(204)、第一反相器(205)、第二反相器(206)、第二电阻(207)和第三电阻(208);
第三晶体管(201)和第四晶体管(202)的源极共同连接差分信号输入端正端;第五晶体管(203)和第六晶体管(204)的源极共同连接差分信号输入端负端;第一反相器(205)的输入端连接数字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207)的一端,第二电阻(20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反相器(206)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器(206)的输入端同时连接第三晶体管(201)与第六晶体管(204)的栅极;第二反相器(20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208)的一端,第三电阻(208)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晶体管(202)与第五晶体管(203)的栅极;第三晶体管(201)与第五晶体管(203)的漏极共同连接VOUT+,第四晶体管(202)与第六晶体管(204)的漏极共同连接VOUT-。
4.根据权利1所述的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有源电感模块(500)和第二有源电感模块(600)分别包括20个开关控制的共栅晶体管阵列单元;每个共栅晶体管阵列单元包括第七晶体管(501)、第八晶体管(502)、第三反相器(503)和第四电阻(504);
第三反相器(503)的输入端连接数字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504)的一端,第四电阻(5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七晶体管(501)和第八晶体管(502)的栅极;第七晶体管(501)和第八晶体管(502)的漏极分别连接电源电压,第七晶体管(501)的源极连接差分信号输入端正极,第八晶体管(502)的源极连接差分信号输入端负端。
5.根据权利4所述的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其特征在于:第四电阻(504)为工艺中射频电阻,第三反相器(503)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时,第七晶体管(501)、第八晶体管(502)、第三反相器(503)和第四电阻(504)构成有源电感。
6.根据权利1所述的单端输入差分输出射频有源移相器,其特征在于:输出负载匹配网络(400)包括第一电感(401)、第二电感(402)、第五电阻(403)、第六电阻(404)、第三电感(405)和第四电感(406);第一电感(401)、第五电阻(403)和第三电感(405)以及第二电感(402)、第六电阻(404)和第四电感(406)分别构成差分负载;第一电感(401)和第二电感(402)的一端同时连接电源VDD,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电阻(403)的一端和第六电阻(404)的一端;第五电阻(403)和第六电阻(40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输出信号端VoutP和VoutN;输出信号端VoutP和VoutN分别连接第三电感(405)和第四电感(406)的一端,第三电感(405)和第四电感(406)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VOUT-和VOU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10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