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耦合腔麦克风的真耳分析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2292.7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5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宫琴;彭泽文;范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黄莹;顾吉云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耦合 麦克风 分析 测试 系统 | ||
1.基于耦合腔麦克风的真耳分析测试系统,其包括:测试用麦克风、控制系统软件、微控制器、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用麦克风包括:耦合腔麦克风,所述耦合腔麦克风包括:2cc耦合腔和模拟麦克风;所述测试用麦克风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
所述微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上连接音频编解码器,所述音频编解码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主控芯片数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软件;所述音频编解码器实现对音频数据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编解码;
所述测试用麦克风将采集的声音的模拟信号,基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送入所述音频编解码器;所述音频编解码对所述测试用麦克风读入的音频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声音数字信号,送入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将所述声音数字信号送入到所述控制系统软件中;所述控制系统软件向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测试用麦克风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系统软件包括:测试执行模块、数据库;
所述数据库中存储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
所述测试执行模块包括:真耳耦合腔差值测试模块,所述真耳耦合腔差值测试模块包括:环境噪声检测模块、耦合腔响应测试模块、数据导入模块、真耳分析执行模块;
所述真耳分析执行模块包括:现有耦合腔真耳测试模块、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
所述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导入患者的各个频率下的纯音阈值以及真耳助听增益值,并送入所述数据库中存储;
所述耦合腔响应测试模块通过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耦合腔麦克风,用于测定耦合腔麦克风中的耦合腔在指定宽带测试信号下的频率响应,并与基于所述数据导入模块导入的真耳助听增益进行对比,得到真耳耦合腔差值;
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训练好的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的输入包括:环境噪声的噪声类型、患者个人基本信息、患者各个频率下的纯音阈值、患者对应的真耳耦合腔差值,得到的输出包括:患者对应的助听器增益值;
所述环境噪声检测模块中接收到所述耦合腔麦克风输入的环境噪声的信号,对所述环境噪声进行分析,按照强度分类得到噪声类型;
所述噪声类型包括:噪声强度依次变高的低噪声、中高噪声、强噪声;所述低噪声为噪声强度小于等于静音环境的噪声;所述强噪声为强度超过人耳接收范围的噪声;所述中高噪声的噪声强度位于所述低噪声、所述强噪声之间,将位于所述低噪声、所述强噪声之间之间的强度分类,得到大于等于1个等级的所述中高噪声;每个等级的所述中高噪声对应一个训练好的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
基于所述测试执行模块对患者进行真耳分析测试时,所述环境噪声检测模块给出测试环境对应的所述噪声类型:
当所述噪声类型为低噪声时,所述环境噪声检测模块启动所述现有耦合腔真耳测试模块,以现有的耦合腔测试方法执行后续测试过程,得到患者对应的助听器增益值;
当所述噪声类型为强噪声时,启动警告流程,所述环境噪声检测模块提示环境噪声已经超过了正常人耳接收的范围,该环境不适合进行测试,停止测试过程;
当所述噪声类型为所述中高噪声时,所述环境噪声检测模块启动所述中高噪声等级对应的训练好的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将所述噪声类型、患者的所述纯音阈值、患者个人基本信息送入所述训练好的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中,同时将患者对应的真耳助听增益值送入所述真耳耦合腔差值测试模块中;
所述耦合腔响应测试模块基于所述耦合腔麦克风得到耦合腔在指定宽带测试信号下的频率响应,与患者真耳助听增益值进行对比,得到患者对应的真耳耦合腔差值,并输入到训练好的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中;
训练好的所述可测噪声真耳分析模型,基于接收到的输入参数,输出患者对应的助听器增益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耦合腔麦克风的真耳分析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用麦克风还包括:参考麦克风,所述参考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耦合腔麦克风一侧,输出端通过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22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