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3484.X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穆海旺;刘继龙;刘静;曹磊;王光辉;付强;张训玉;孟雷;张澳;田文洋;颜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6 | 分类号: | E02D5/76;E02D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卓凡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挖孔桩 护壁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桩基施工的领域,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包括:第一曲面板;第二曲面板,一侧与所述第一曲面板的一侧枢接,所述第二曲面板的另一侧设有穿设环,所述穿设环供所述第一曲面板的另一侧穿设,所述第一曲面板的另一侧可于所述穿设环中滑移;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曲面板与所述第二曲面板形成的闭环空间中,所述丝杆沿自身的周向相对所述第一曲面板与所述第二曲面板转动;驱动套,套设于所述丝杆上且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面板铰接;以及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面板铰接。本申请具有提高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桩基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简称人工挖孔桩或挖孔桩,是利用人工挖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一种桩型。常见的施工方法就是由人工向下挖掘土(岩)成圆孔,且每挖1m左右支模浇筑一圈混凝土护壁,如此不断下挖至设计的深度。
相关技术中,在浇筑混凝土护壁之前,将两个呈半圆弧状的模板放置于桩孔内,两个呈半圆弧状的模板组成圆筒,圆筒与圆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供混凝土浇筑的空间。护壁浇筑成型之后,将当前两个呈半圆弧状的模板拆分之后,调到下侧桩孔中重新组装使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模板在重复使用时,需要先将模板拆分后,移动至下侧桩孔中重新组装使用,给施工带了不便,导致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效率较低,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包括:
第一曲面板;
第二曲面板,一侧与所述第一曲面板的一侧枢接,所述第二曲面板的另一侧设有穿设环,所述穿设环供所述第一曲面板的另一侧穿设,所述第一曲面板的另一侧可于所述穿设环中滑移;
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曲面板与所述第二曲面板形成的闭环空间中,所述丝杆沿自身的周向相对所述第一曲面板与所述第二曲面板转动;
驱动套,套设于所述丝杆上且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面板铰接;以及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面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应高度的混凝土护壁浇筑成型之后,转动丝杆驱使驱动套沿丝杆的轴向滑动,来驱使第一曲面板的另一侧于穿设环中,以使得闭环空间的直径减小,实现第一曲面板、第二曲面板与混凝土护壁的分离,之后可直接将护壁结构移动至下侧的桩孔中,通过转动丝杆调节闭环空间的直径即可,而无需重新组装,提高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闭环空间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沿自身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曲面板、所述第二曲面板滑移连接,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所述支撑杆上,所述丝杆沿自身的周向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丝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曲面板和第二曲面板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曲面板与所述第二曲面板上,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对中弹性件,两所述对中弹性件驱使所述支撑杆的中部保持于所述闭环空间的中心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闭环空间的直径改变时,丝杆能够保持与闭环空间的中心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34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焊接用的转移装置及转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物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