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9379.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威林;吴睿;张新奇;廖星;袁捷;包华;孙秋芹;阮勇;牛林华;鲍松;丁君武;何凯;尚青龙;闫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H02H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曹青;张祥骞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并联 电缆 护套 环流 自适应 抑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感抑制器,用于抑制护套环流;
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实现在抑制护套环流的同时控制护套电压;
控制装置,用于采集电气量信息,通过逻辑判断发出信号,实现电阻的投切;
所述阻感抑制器的一端接每一相电缆的护套末端,阻感抑制器的另一端与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的一端相连,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装置由用于采集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两端电压的电气量采集单元、用于控制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内开关闭合/关断的信号发生器,以及中央控制器CPU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感抑制器分三路,第一路由电阻R11和电感X11串联组成,第二路由电阻R12和电感X12串联组成,第三路由电阻R13和电感X13串联组成,所述电阻R11接C相电缆的护套末端,所述电阻R12接B相电缆的护套末端,所述电阻R13接A相电缆的护套末端,所述电感X11、电感X12和电感X13的一端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由电阻R1、R2、R3,和开关S1、S2、S3组成,电阻R1的一端接阻感抑制器,所述电阻R1、R2、R3依次串联,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开关S1并联在电阻R1上,开关S2并联在电阻R2上,开关S3并联在电阻R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量采集单元采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安装在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器采用继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量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CPU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中央控制器CPU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自适应抑制装置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根据输入的电压U和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两端的接地电阻Rs-0来计算出当前的护套环流Is;
(2)判断当前的护套环流Is是否大于Is1,其中Is1为给定的环流最大允许值,如果超过Is1的值,那么自动将可调节的接地电阻抑制器往上调一挡,每档可调节0.5倍的额定接地电阻的阻值,其值记为p,直至计算的护套环流Is≤Is1,记录上调次数为m并预输出Rs-1、Is、Us,其中Rs-1=Rs-0+mp,Rs-1为上调m次预输出的总的接地电阻阻值;
(3)再判断Rs-1的电压Us的大小,Us为在进行首次电阻预调节的计算后的预估电压,此时,设定系统允许最大电压为Us1,如果UsUs1,那么直接结束,表明当前调节不满足减小电压的条件,接地电阻Rs=Rs-1,输出Rs,进行接地电阻的调节,本次调整结束;
(4)如果Us≥Us1,判断当前电流Is与Is2的大小,Is2为此阶段调节过程中的允许的最大护套环流值,且默认Is2≤Is1,计算时自动把电阻调小一档,并且判断此时电流大小,如果Is≥Is2,那么计算结束,表明当前调节不满足减小电压的条件,接地电阻Rs=Rs-1,输出Rs,进行接地电阻的调节,本次调整结束;
(5)如果Us≥Us1且IsIs2,将电阻档调小一档即Rs=Rs-1-p,返回步骤(3),继续执行其判断逻辑,最后输出Rs=Rs-1-np,n为下调电阻的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93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