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风机、离心风轮及离心风轮降噪叶片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9837.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7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邱意想;李煜;梁炼;钟孝芬;李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F04D29/28;F04D29/3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风机 风轮 叶片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风轮盘的设计半径;
以所述风轮盘的圆心形成具有第一辅助直径的第一辅助圆及具有第二辅助直径的第二辅助圆;
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一辅助线及第四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四辅助线与经过交点的所述风轮盘外周切线生成第一线夹角;
作具有第四辅助半径的第一圆弧线,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辅助线上,且所述第一圆弧线经过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与所述第四辅助线相切;
在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第一辅助圆的交点处作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穿过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圆心;
作第二圆弧线,所述第二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辅助线上,且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相切,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二辅助圆相交的位置为所述第二圆弧线的终点;
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第二圆弧线配合形成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将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沿所述风轮盘的外周平移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与所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配合形成叶片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的步骤中,所述第一辅助线位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的左侧,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三辅助线,所述第三辅助线位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的右侧,所述第三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轮盘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的交点处作第四辅助线,所述第四辅助线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相切,且所述第四辅助线平行于所述风轮盘的水平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角为出风安装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圆弧线终点处作第五辅助线,且所述第五辅助线相切于所述第二圆弧线;在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二辅助圆的交点处作第六辅助线,且所述第六辅助线相切于所述第二辅助圆,所述第五辅助线与所述第六辅助线所成夹角为进风安装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远离所述风轮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远离所述风轮盘的一端进行圆面角剪切生成所述叶片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风轮盘的周向侧壁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叶片轮廓,且所述叶片轮廓为奇数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轮廓的个数为41片-49片。
9.一种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
10.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98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