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卸料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5213.6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平;程金强;崔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禹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6 | 分类号: | C21D9/3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卸料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卸料机器人,包括热处理炉,与所述热处理炉下端口连接的传送端,与所述传送端端部预定距离连接的滑体,与所述传送端连接的卸料组件,与所述热处理炉外端部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卸料组件开合工作,以及与所述滑体中部连接的限温组件,所述滑体直径大于所述卸料组件整体周向直径。通过感应元件对其进行温度检验,第一时间对热处理出炉的钢球进行温度核对,保证热处理炉的工作。将感应元件所产生的体积变化转化为卸料动作,减少人为操作。对周边进行保护。通过电磁铁对感应元件的体积变化进行反应,完成卸料工作,电磁铁单向吸附保证滑体有效反转工作,同时与钢球卸料互不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卸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卸料机器人。
背景技术
钢球通常采用多道热处理工序对其进行加工,以保证钢球的使用寿命。实际生产中,钢球最终热处理大多采用回火处理,回火温度根据其尺寸以及处理方式设定有规定范围在150~170摄氏度之间,在此范围之内能够有效保证钢球的整体质量。
传统钢球在进行回火后统一出炉,现有的热处理炉采用智能化系统仅能对钢球热力温度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并通过系统设定开炉时间实现自动开炉,自动开炉对钢球的出炉温度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检验,从而对后期温度再次检测结果造成误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双向卸料机器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卸料机器人,包括热处理炉;设于所述热处理炉下部的传送端;以预定距离设置于所述传送端的一端的滑体;设置于所述传送端周向端部的卸料组件;以及内置于所述滑体,并设置于所述传送端下部的限温组件;所述卸料组件可以预定开合角度实现开合动作;所述滑体直径大于所述卸料组件整体周向直径。卸料组件开合使得钢球顺着滑体落入限温组件中,滑体对钢球滚轮路径进一步限位以及导向,保证钢球准确与限温组件直接接触,通过限温组件对钢球温度进行所产生的反应,判断钢球出炉温度是否符合,若符合,限温组件对其进一步进行卸料,防止热处理炉存在损坏而影响钢球的热处理质量。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限温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体底端中部的承接板,沿所述承接板中轴延伸的感应元件,与所述感应元件顶部边缘贴合的电位器,以及与所述电位器固定连接的电磁铁。
电位器采用旋转式,感应元件端部与电位器中旋钮齿轮啮合连接,现有的点位其旋钮螺纹间距过大,根据金属膨胀量,额外设定旋钮与感应元件的齿距尽可能紧密,同时感应元件外部固定粘附有限位壳,限位壳对感应元件膨胀延伸方向进行限位,使其沿自身轴向延伸,提高其膨胀延伸长度,进一步推动齿轮转动时提高对电位器的驱动位移量,增加电磁铁吸附强度变化量。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滑体截面采用圆弧形,与所述承接板过渡配合。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与滑体通过铰接连接,其内部固定连接有吸铁石,感应元件采用金属材质,与吸铁石以预定的磁性相互吸附,磁性力度小于电磁铁的磁性。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体外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承接板分别于所述感应元件两侧端通过所述滑轨连接,所述承接板沿所述滑轨直线运动,形成双向卸料。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端下端设置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与所述电磁铁同一竖直方向,所述保护壳体顶端与电磁铁贴合,底端延伸至与所述承接板固定连接。感应元件的材料达到回火温度膨胀,使得电磁铁具有预定范围内吸附能力,金属块保持固定不动,电磁铁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带动保护壳以及承接板直线位移,所述滑体边缘与装料箱形成卡扣连接,滑体边缘内嵌入装料箱边缘,承接板直线位移时带动滑体通过铰接件转动,滑体向装料箱内部靠近,钢球由滑体内壁落入装料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禹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禹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5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育教学用体能训练装置
- 下一篇:极耳定位方法、极耳加工系统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