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固碳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6715.0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1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牟坚;刘剡;陈旭;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0 | 分类号: | C02F3/2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张腾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反应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固碳反应系统,包括水质水量调配池和微生物固化碳分离系统。本发明中,通过水处理微生物进行筛选,将新生高活性微生物保留在系统中,将老龄低活性微生物排出系统,提高微生物的处理性能,微生物固碳反应池和回用水暂存池之间有设置有第二排水泵,微生物固碳反应池微生物固碳完成后,将微生物固碳处理后的水通过第二排水泵将水转移到回用水暂存池,回用水暂存池设置有回用水提升泵,回用水提升泵可以将回用水输送循环利用,以此实现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并且产生很少的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固碳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方法分类:(1)物理处理法,如过滤法、沉淀法,(2)物理化学法,如混凝沉淀法,(3)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活性污泥法是生物处理法的一种。
现有的采用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通常将高浓度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即利用微生物将污染有机物代谢生产二氧化碳和水,作为无害物质处理,但是上述处理过程实际上产生了二氧化碳,不利于减少碳排放,使用起来比较不方便,故此需要进行改进。
随着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微生物固碳反应系统,可以有效的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同时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固碳反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固碳反应系统,包括水质水量调配池(1),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回用水暂存池(3)和微生物固化碳分离系统(12),水质水量调配池(1),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和回用水暂存池(3)依次相邻,彼此之间用隔板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水量调配池(1)内底部设置有给水泵(7),所述给水泵(7)出水口通过管道设置在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上方;所述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内设置有排水泵(8),所述排水泵(8)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设置在回用水暂存池(3)上方;所述微生物固化碳分离系统(12)包括微生物收集器,微生物固化碳排放泵(20)、微生物固化碳干化器(21)和干化滤液回流泵(22),所述微生物收集器包括解体微生物收集器(18)和老化微生物收集器(19),所述老化微生物收集器(19)设置在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底部,解体微生物收集器(18)设置在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中部;微生物收集器为带有等距离通孔的网络状管道;微生物收集器和微生物固化碳排放泵(2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微生物固化碳排放泵(20)另一端连接导流管,导流管和微生物固化碳干化器(21)相连,微生物固化碳干化器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和干化滤液回流泵(22)相连,干化滤液回流泵(22)另一端和回流管相连,回流管另一端出口设置在水质水量调配池(1)上方,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水量调配池(1)和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之间设置有水质均质调系统(6),所述水质均质调系统(6)包括调配混合器(13)和微生物混合液回流槽(14),微生物混合液回流槽(14)设置在水质水量调配池与微生物固碳反应池之间的隔板上端,所述调配混合器(13)设置在水质水量调配池(1)隔板底部,当微生物固碳反应池(2)中的微生物混合液水位高于微生物混合液回流槽(14)时,微生物混合液从回流槽流入到水质水量调配区(2),所述调配混合器(13)就混合搅拌水质水量调配池(1)中的废水,使废水水质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调配混合器为潜水推进器。
进一步的,所述老化微生物收集器(19)、解体微生物收集器(18)和微生物固化碳排放泵(20)的连接使用三通阀门连接管道,确保老化微生物收集器(19)和微生物固化碳排放泵(20)相连通时,解体微生物收集器(18)管路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6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