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8127.0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0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彦刚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1/04;A61K33/06;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食管 反流病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生石膏20~40份,枳实9~15份,厚朴5~9份,黄芩5~10份,冬凌草10~30份,木蝴蝶3~6份,射干6~9份,浙贝母8~12份,海螵蛸8~12份,瓦楞子粉15~30份,清半夏5~9份和合欢皮10~15份。与现有的抑酸药物相比,该中药制剂能够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烧心、反酸、咽痛、咽堵、腹胀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镜下食管粘膜破损状态,提高食管粘膜愈合率。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制剂,以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的临床常见病。我国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烧心症状的患病率为1.9%~7.0%。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首选药物,重度患者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治疗时间长。目前以PPI药物为主的抑酸治疗疗程为4-8周,但疗程为8周的患者食管粘膜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疗程为4周的患者。
2.复发率高,需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服用兰索拉唑15mg 1次/d24周的复发率为25.5%。治疗停药后,重度食管炎患者更易复发,治疗6个月后按需治疗组中仅为58%的患者仍能维持食管黏膜愈合状态。
3.长期抑酸治疗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PPI,胃内pH值升高,可能导致细菌过度增长,增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机会。一些研究提示长疗程和/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低镁血症、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贫血、肺部及肠道感染、增加息肉形成、社区获得性肺炎、胃癌和慢性肾病的风险。
4.抑酸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高达30%的患者,经过双倍标准剂量、8周疗程的抑酸剂治疗后反流、烧心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被定义为难治性GERD。此类患者的处理一般为优化PPI使用,部分患者需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因此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现有治疗技术的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能够缩短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时间,并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制剂,能够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酸、咽痛、咽堵、腹胀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粘膜破损状态,提高食管粘膜愈合率,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由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生石膏20~40份,枳实9~15份,厚朴5~9份,黄芩5~10份,冬凌草10~30份,木蝴蝶3~6份,射干6~9份,浙贝母8~12份,海螵蛸8~12份,瓦楞子粉15~30份,清半夏5~9份和合欢皮10~1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生石膏30份,枳实15份,厚朴9份,黄芩9份,冬凌草15份,木蝴蝶6份,射干9份,浙贝母12份,海螵蛸12份,瓦楞子粉30份,清半夏9份和合欢皮15份。
上述中药制剂实现其功能的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彦刚,未经王彦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8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