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化根盾导板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0351.9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8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莫安春;袁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丹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罗强 |
地址: | 641107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化 导板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根盾导板及制作方法,包括:获取患者口腔模型数据;建立根盾手术位点天然牙或余留牙的牙根数据;在根盾位点处进行虚拟拔牙及封洞操作后,导出模型数据;并以根盾位点为中心设计咬合板,生成牙支持式的咬合板基底,导出为导板基板数据;根据根盾位点牙根颈部最大直径在Magics软件中建立并导出前柱、后柱以及导环平台;在Magics软件中,将牙根数据、模型数据、导板基板数据重叠拟合,并调整前柱、后柱、导环平台、模型之间的位置,形成导板;通过对各部件之间进行布尔运算调整导板数据,得到最终导板,在最终导板上开窗得到根盾导板;通过3D打印根盾导板。本发明根盾导板制作简单,有效降低临床外科时间及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化根盾导板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口腔种植的成功要求种植体周围一定质与量的骨组织。天然牙拔除后,软硬组织即刻会发生骨改建,骨重建的进程,导致牙槽骨的吸收与软组织的塌陷,影响种植外科与美学效果。2010年,Hurzeler等提出根盾技术的理念,即保留天然牙根唇侧根片,通过根片天然的屏障作用与余留牙周膜上的血管给予剩余牙槽嵴更好的血供以达到保留牙槽嵴的目的。经学者研究,这项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持拔牙位点的软硬组织组织。这项技术要求严格的适应症的选择,手术位点的牙根应无吸收,无任何慢性或者急性的炎症,且牙根无松动,牙周膜间隙无明显增宽投射性影。这项技术的成功与天然牙根根片的制备以及其牙周膜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制备后根片的保留厚度为0.5mm~1.5mm,垂直向将根片制备至牙槽嵴定。种植体与根片之间预留0.5mm以上的跳跃间隙。
目前,在临床上根盾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敏感性且耗费时间,技术实施大部分依赖于有经验的口腔医生。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辅助口腔临床医生进行临床根盾手术的导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根盾导板及制作方法,通过该根据导板可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更加精准微创的根盾手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字化根盾导板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患者口内上下颌模型及其颌位关系数据信息并通过CBCT采集患者骨组织信息;
步骤2、重建CBCT数据,保存并导出根盾手术位点天然牙或余留牙的牙根数据;
步骤3、通过EXO软件在上下颌模型中根盾位点处进行虚拟拔牙及封洞操作后,导出模型数据;并以根盾位点为中心设计咬合板,生成牙支持式的咬合板基底,导出为导板基板数据;
步骤4、根据根盾位点牙根颈部最大直径在Magics软件中建立并导出前柱、后柱以及导环平台;
步骤5、将牙根数据、模型数据、导板基板数据、前柱、后柱以及导环平台同时导入Magics软件中,将牙根数据、模型数据、导板基板数据重叠拟合,并调整前柱、后柱、导环平台、模型之间的位置,形成导板;
步骤6、通过对各部件之间进行布尔运算调整导板数据,得到最终导板,在最终导板上开窗得到根盾导板;
步骤7、通过3D打印根盾导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咬合板范围在根盾微店两侧牙弓至少包绕两个牙位,咬合板边缘位于牙冠颈部,不覆盖牙龈。
进一步的,所述咬合板材质为树脂或金属,树脂厚度设置为2-3.5mm,金属厚度设置为0.8-2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前柱与后柱均为直径比牙根颈部最大直径小1mm且高为25mm的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导环平台为直径比牙根颈部最大直径大3mm且高为5mm的圆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丹,未经李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0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