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工具及冲击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2281.0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神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B19/00 | 分类号: | B25B19/00;B25B23/00;B25D16/00;B25D17/06;B25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工具 冲击 | ||
本发明提供能够顺畅地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且杆部件的组装性也变得良好的作业工具。冲击起子(1)包括:模式转换环(6);模式转换拨叉(285)的连杆部(286),其随着模式转换环(6)的操作而借助支轴(289)进行摆动;以及锤套筒,其与连杆部(286)的摆动联动地进行直线移动。并且,支轴(289)插入于连杆部(286)而能够使得连杆部(286)摆动,连杆部(286)的支轴(289)的插入部分为沿着连杆部(286)延伸的长圆孔(28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动作模式的切换部的冲击起子等作业工具及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关于电动工具、气动工具等作业工具,通过变更内部机构的切换部件的位置而能够实现动作模式的切换。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其中,减速部的内齿轮设置成能够在壳体内沿轴线方向滑动,通过变更内齿轮的位置而能够对输出的速度进行变更。此处,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换挡臂(杆部件)。换挡臂由在壳体的左右侧设置的突起(支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在左右两端设置的销经由在壳体设置的贯通孔而卡止于内齿轮(切换部件)。换挡臂的中间部位与换挡旋钮(操作部件)连结。如果使操作部件滑动,则换挡臂能够以突起为中心而摆动,由此使得内齿轮沿轴线方向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授权第2585716号公报(图4)
发明内容
上述以往的换挡臂以突起为中心而摆动,因此,销随着旋转而偏离内齿轮的轴心。据此,如果内齿轮的行程增大,则内齿轮发生倾斜,有可能导致销脱落或者引起切换不良。另外,在将换挡臂组装于突起时,需要使换挡臂弯曲,如果换挡臂的刚性较高,则组装变得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顺畅地进行动作模式切换、且杆部件的组装性也变得良好的作业工具及冲击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作业工具,其包括:
操作部件;
杆部件,该杆部件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借助支轴进行摆动;以及
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与所述杆部件的摆动联动地进行直线移动,
所述作业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轴插入于所述杆部件而能够使得所述杆部件摆动,所述杆部件的所述支轴的插入部分为沿着所述杆部件延伸的长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
砧座,利用所述马达使得该砧座旋转;
锤子,该锤子沿旋转方向对所述砧座进行打击;
动作模式切换用的套筒部件,该套筒部件外装于所述锤子;
环槽,该环槽设置于所述套筒部件的外周;
卡止部,该卡止部卡止于所述环槽;以及
连杆部,该连杆部使得所述卡止部仅在所述套筒部件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顺畅地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杆部件的组装性也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起子的侧视图。
图2是冲击起子的俯视图。
图3是冲击起子的后视图。
图4是冲击起子的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省略右侧的半切外壳而以中央纵截面示出主体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