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9506.5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4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汪若尘;孙启武;丁仁凯;蒋俞;孙泽宇;陈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G01M17/02;G06F30/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轮胎 车辆 系统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免充气轮胎-混合电磁主动悬架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所述动力学模型对应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为:
免充气轮胎径向刚度ku满足如下径向刚度非线性拟合模型:
所述径向刚度非线性拟合模型由免充气轮胎的垂向力分段多项式拟合模型对免充气轮胎垂向位移x求取一阶导数获取;
所述免充气轮胎的垂向力分段多项式拟合模型为:
其中:ms为簧载质量,mu为簧下质量,为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ks为弹簧刚度,zs簧载质量垂向位移,zu簧下质量垂向位移,为簧载质量垂向速度,为簧下质量垂向速度,为簧下质量垂向加速度,cs为阻尼系数,csky为天棚阻尼系数,u是电机作动力,zr为随机路面激励输入,ku为轮胎径向刚度,z0是车辆静载时免充气轮胎的静载半径,x为试验所得免充气轮胎垂向位移,y25为免充气轮胎垂向位移第25个数据点,yN为免充气轮胎垂向位移第N个数据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充气轮胎的垂向力分段多项式拟合模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利用试验数据中第25个数据点将试验所得免充气轮胎中心处垂向载荷与免充气轮胎垂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非线性拟合和线性拟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数据中第25个数据点是选取确定系数R-square不低于99.95%且评价指标δ最小的数据点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F1'为拟合的非线性多项式对垂向位移的一阶导数,F2'为拟合的线性多项式对垂向位移的一阶导数,yM*为免充气轮胎垂向位移第M*个数据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位移x=n*L0',L0'是多组试验中每次手轮进给一圈的轮胎垂向位移变化量L0的平均值,n为进给的圈数,且n≥1;所述L0=(L1+L2)/(m-1),L1为第一龙门支架顶边和第二龙门支架顶边的初始距离,L2为第一龙门支架顶边和第二龙门支架顶边的终止距离,m是某组试验的试验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车辆减振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充气轮胎-混合电磁主动悬架减振系统由免充气轮胎与混合电磁主动悬架耦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95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