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310918.0 申请日: 2022-03-28
公开(公告)号: CN114874916B 公开(公告)日: 2023-05-26
发明(设计)人: 鲁小璐;向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02F3/34;B09C1/10;C12R1/645;C02F101/20
代理公司: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代理人: 王佩
地址: 43000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帚枝霉属 真菌 sarocladium kiliense zj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及其应用。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25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483,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kiliense)ZJ‑1的IT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可以耐受高浓度的锑污染,尤其对水溶液中的Sb(Ⅲ)和Sb(Ⅴ)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锑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采矿和冶炼所造成,大量的废水和矿渣被排放到附近的环境中,导致锑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锑是一种有毒元素,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释放到环境中的锑(浓度范围1-63mg/L)可以通过植物和水体被人体所吸收,长期摄入会导致呕吐、腹泻、皮疹、心脏和呼吸道等严重的疾病甚至是癌症的发生。因此关于锑污染环境的修复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前的锑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其中物理修复主要有电动修复、热处理等;化学修复主要有土壤淋洗、固化/稳定、氧化/还原等;生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修微生物修复等。相比于其他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低成本、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锑污染的修复中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于探索微生物对于锑污染环境的修复,但是现有的微生物对锑的耐受程度低且去吸附锑的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其对重金属锑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并且对于锑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25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483,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kiliense)ZJ-1的ITS rDNA 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在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包括:菌落表面褶皱、湿润,菌落边带丝状,菌落颜色为乳白色,放置7天后呈现橙红色;

和/或,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的菌体由菌丝体和孢子组成,菌丝体为有隔菌丝,孢子为椭圆状。

进一步地,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对不同价态的锑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

和/或,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对Sb(Ⅲ)的吸附能力大于对Sb(Ⅴ)的吸附能力;

和/或,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耐受Sb(Ⅲ)的浓度高达175mM,耐受Sb(Ⅴ)的浓度高达30mM。

进一步地,用于培养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浸粉6g/L,葡萄糖20g/L,琼脂20g/L,pH 5.6±0.2;或者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浸出液6g/L,葡萄糖20g/L。

进一步地,所述帚枝霉属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ZJ-1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2~35℃,pH 4-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0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