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调节呼气量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1922.9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6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桃;徐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20;A61B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图为律师事务所 50287 | 代理人: | 仲伟明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调节 呼气 正压 通气 面罩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化调节呼气量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上连有吸气阀,所述呼气通道上连有呼气阀;所述面罩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抽取所述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的末端连有用以检测所述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连有用以当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阀值时增加所述呼气阀的开度控制单元。本发明所公开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能够实时监测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单元根据面罩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呼气阀的开度进行调整,以实时调节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调节呼气量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背景技术
无创正压通气面罩是将无创呼吸机与患者相连接的重要人机连接介质,是影响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重要组件。但现有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内存在显著死腔效应,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应用中,易致二氧化碳重复呼吸而影响治疗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面罩内气体是通过呼气阀排出,但现有面罩不能动态控制呼气阀泄气孔大小,不能满足不同程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治疗需求。
由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公开号为:CN110787351A)披露了一种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上设有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所述呼气通道上集成有多功能安装接口,所述多功能安装接口可集成安装不同类型的呼气阀。上述专利通过多功能安装接口能够集成安装不同类型的呼气阀,从而适配不同病情的患者。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内存在较为显著的死腔效应,即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应用中,面罩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潴留在面罩内,从而导致患者二氧化碳浓度重复呼吸量过高而影响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面罩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持续动态变化,所以面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需动态监测并控制面罩内气体的排出量,才能保证面罩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合理范围及满足不同程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治疗需求。目前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无法做到对面罩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精细化管理。
因此,如何实时动态监测面罩内二氧化碳浓度情况,并实时动态控制面罩内气体的排出量,以动态调控面罩内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而满足不同程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治疗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调节呼气量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其能够对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精确监测并同步调控,从而确保面罩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始终处于患者最适宜的状态,从而满足不同程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治疗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调节呼气量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设置有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上连有吸气阀,所述呼气通道上连有呼气阀;
所述面罩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抽取所述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的末端连有用以检测所述面罩本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连有用以当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阀值时增加所述呼气阀的开度的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包括:
用以通过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采集所述面罩本体内气体的采集装置;
与所述采集装置相连、用以分析气体样本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装置;
与所述分析装置相连,用以对分析装置分析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的处理装置。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以实时显示气体样本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显示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将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1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