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1962.3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发勤;李晓亮;熊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成都汇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30/40 | 分类号: | G16H30/40;G16H30/20;G06T7/136;A61B8/08;A61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启慧金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99 | 代理人: | 秦万春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流 频谱 包络 生成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导入图像后,查找连通域,并通过连通域获得轮廓图,对轮廓图上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进行标记,并将所有坐标连接形成血流频谱包络线。其中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或以超声装置的处理器,具有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的步骤。本发明自动查找血流频谱包络线,在超声不断采集到图像时,本发明根据超声采集到的图像实时生成包络线,用于对血流进行分析。本发明算法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过绘制血流频谱包络线能够便于对血流频谱图进行分析。为了达到绘制要求,目前最可靠的方式还是采用人为标记,但这样不利于实现自动化。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采用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进一步实现绘制血流频谱包络线。
在采用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进一步实现绘制血流频谱包络线,主要有以下技术难点:
1、血流频谱图来自于彩色超声波装置通过超声原理获得,彩超图像对增益敏感,当彩超增益较大时获得的图像背景较复杂、噪声较大,很难从背景内将血流频谱所在的色块分离出来;而当彩超增益较小时,背景相对简洁,噪声低,但同时血流频谱所在的色块亮度也会偏低,甚至一部分血流频谱所在的色块产生断裂,显示不完整,同样使得图像情况复杂。
因此,难以采用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绘制血流频谱包络线。有必要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及装置, 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通过具有处理器的计算机装置按以下步骤实现:
S1:导入图像。
所述的图像为采用超声装置在肌体血管处获得的血流频谱图像,图像中的血流频谱波形起始处为图像第一侧边缘,第一侧边缘的对方为第二侧边缘,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间距为图像宽度;以血流频谱波形的波峰指向为图像上方,并以上方的相反方向为下方,上方和下方之间的间距为图像高度。
S2:查找块域。
(i)块域为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最大连通域;(ii)以及当最大连通域宽度未占满图像宽度时,还应包括处于最大连通域与第一侧边缘、第二侧边缘之间的其它域,其它域与最大连通域的灰度值为同一区间值。
S3:利用轮廓像素点绘制所述块域的轮廓,获得轮廓图。
S4:从轮廓图的第一侧开始查找轮廓像素点,记录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将所有坐标连接形成血流频谱包络线。并且:
(i)各块域之间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不相互相连接。
(ii)所述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为每列从上往下查找到的第一个轮廓像素点。
(iii)除块域第一列外,当前列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应当位于前一列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的八邻域;如果不是,则补充坐标,直到当前列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位于前一列查找到的轮廓像素点的坐标的八邻域。
如上所述的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更进一步说明为,在导入图像之后,还具有对图像进行阀值处理步骤,具体为:
S11:将图像进行高斯平滑。
S12:利用OTSU阈值分割算法获取二值图像。
如上所述的血流频谱包络线生成方法,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查找块域,步骤如下:
S21:获取二值图像中的所有块域。
S22:采用非极大值抑制算法,查找到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最大连通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成都汇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成都汇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1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