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组分协同梯度化分布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5123.9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誉霖;关静蕾;贾玥晗;薛晋丽;李金泽;李吉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8/10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组分 协同 梯度 化分 燃料电池 电极 结构 | ||
1.一种功能组分协同梯度化分布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分布的质子交换膜(4);
质子交换膜(4)的左侧,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有阳极催化层(3)、阳极气体扩散层(2)和阳极极板(1);
质子交换膜的右侧,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有阴极催化层(5)、阴极气体扩散层(6)和阴极极板(7);
质子交换膜(4)、阳极催化层(3)、阳极气体扩散层(2)和阳极极板(1)、阴极催化层(5)、阴极气体扩散层(6)和阴极极板(7)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相互水平对齐;
阳极催化层(3)和阴极催化层(5),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并且形状大小相同;
阳极气体扩散层(2)和阴极气体扩散层(6),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并且形状大小相同;
对于阴极催化层(5)和阳极催化层(3),均包含作为催化剂的铂Pt和离聚物全氟磺酸;
对于阴极催化层(5),其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其上的铂Pt和离聚物全氟磺酸的含量,按照预设的阴极催化层梯度化分布规律,在其纵向和展向这两个方向上分布;
对于阳极催化层(3)其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其上的铂Pt和离聚物全氟磺酸的含量,按照预设的阳极催化层梯度化分布规律,在其纵向和展向这两个方向上分布,并且其上的铂Pt和离聚物全氟磺酸的含量与阴极催化层(5)中具有的铂Pt和离聚物全氟磺酸的含量,呈左右对称分布;
对于阳极气体扩散层(2)和阴极气体扩散层(6),均包含作为疏水剂的PTFE;
对于阳极气体扩散层(2),其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其上的PTFE的含量,按照预设的阳极气体扩散层梯度化分布规律,在其纵向和展向这两个方向上分布;
对于阴极气体扩散层(6),其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其上的PTFE的含量,按照预设的阴极气体扩散层梯度化分布规律,在其纵向和展向这两个方向上分布,并且其上的PTFE的含量与阳极扩散层(2)中PTFE的含量呈左右对称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组分协同梯度化分布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阴极催化层(5),其上的铂Pt和离聚物全氟磺酸的含量,按照预设的阴极催化层梯度化分布规律,在其纵向和展向这两个方向上分布,具体如下:
阴极催化层(5),包括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横排阴极催化层组块、第二横排阴极催化层组块和第三横排阴极催化层组块;
第一横排阴极催化层组块,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的第4阴极催化层组块、第2阴极催化层组块和第1阴极催化层组块;
第二横排阴极催化层组块,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的第7阴极催化层组块、第5阴极催化层组块和第3阴极催化层组块;
第三横排阴极催化层组块,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的第9阴极催化层组块、第8阴极催化层组块和第6阴极催化层组块;
第1阴极催化层组块~第9阴极催化层组块的形状,均为垂直分布的长方体;
对于阴极催化层(5),第1阴极催化层组块~第9阴极催化层组块中的铂Pt的单位面积质量,依次为0.15、0.2、0.25、0.3、0.35、0.4、0.45、0.5和0.55,单位为mg/cm2;
对于阴极催化层(5),第1阴极催化层组块~第9阴极催化层组块中的离聚物全氟磺酸的含量,依次为21、27、23、33、29、25、35、31和37,单位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51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