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双特异中和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5128.1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伟;赵振东;任丽丽;黄鹤;朱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6/46 | 分类号: | C07K16/46;C12N15/13;C12N15/85;C12N5/10;G01N33/569;A61K39/4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姚晓丽 |
地址: | 10000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冠状病毒 sars cov 特异 中和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双特异中和抗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其为双特异抗体A4‑A7或者双特异抗体A7‑A4,均包括纳米抗体A4和纳米抗体A7,纳米抗体A4和纳米抗体A7均包括可变区,可变区均具有3个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上述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双特异中和抗体的核苷酸分子、含有上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质粒、重组菌和转基因细胞系以及应用。本发明的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双特异中和抗体,对SARS‑CoV‑2关切的变异株和关注的变异株假型病毒都有中和能力,ICsubgt;50/subgt;达到亚纳摩尔级别,具有良好的广谱中和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双特异中和抗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病原体。随着感染人群的不断扩大,新冠病毒原始毒株也开始出现进化突变,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这些变异株的传播容易程度、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Lambda,Mu等。
中和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抗原,阻止病原体感染细胞。目前已有针对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获得FBA的紧急授权,用于轻度至中度的SARS-CoV-2感染治疗。
骆驼科动物或软骨鱼类体内天然存在一种重链抗体,其抗体结构域只由两条重链组成。其抗原识别功能主要由重链抗体的可变区(VHH)决定。单独的VHH即可以识别抗原,分子量只有13-15KDa,直径约为2.5nm,长4nm,因此又被称为纳米抗体(nanobody)。VHH上的CDR3区较常规抗体的CDR3区更长,因此VHH可以识别常规抗体通常无法识别结合的表位。
目前,SARS-CoV-2出现了多种变体,现有的中和抗体针对不同的变异株的中和活性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中和抗体,以期识别并中和多种SARS-CoV-2突变株病毒,降低SARS-CoV-2病毒免疫逃逸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双特异中和抗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双特异中和抗体,为双特异抗体A4-A7或者双特异抗体A7-A4,均包括纳米抗体A4和纳米抗体A7,所述纳米抗体A4和所述纳米抗体A7均包括可变区,所述可变区均具有3个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所述纳米抗体A4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第31-37位所示;所述纳米抗体A4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第56-61位所示;所述纳米抗体A4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第101-109位所示;
所述纳米抗体A7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第31-37位所示,所述纳米抗体A7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第56-62位所示;所述纳米抗体A7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第102-117位所示。
SEQ ID No.3:
ESGGGSVQPGGSLRLSCTASGGSEYTYSYPYAGWFRQAPGQEREAVSAIAGENYEYYADSVKGRFTISRDNSKNTVTLQMNNLRAEDTAIYYCAAWPTQDGYAAWGQGTQVTVSS。
SEQ ID N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5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