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间域差分的PS-InSAR相位解缠方法及其系统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8055.1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5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侯景鑫;许兵;李志伟;朱焱;毛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时间 域差分 ps insar 相位 方法 及其 系统 应用 | ||
1.基于时间域差分的PS-InSAR相位解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S1获得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差分干涉图集,选择永久散射体点并将其进行网络构建,对构建形成的网络弧段进行差分干涉相位提取,得到可表示为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和弧段线性形变速率之差该两个参数的函数的弧段差分干涉相位,将该差分干涉相位的缠绕值分为由所述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和由所述弧段形变速率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
S2对所述弧段差分干涉相位中由所述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进行求解,并对应分离出与所述弧段地形残差之差相关的相位,得到分离后的弧段差分干涉相位;
S3自所述分离后的弧段差分干涉相位中对所述弧段差分干涉相位中由所述弧段形变速率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进行求解,并对应分离出与所述弧段形变速率之差相关的相位,得到再次分离后的弧段差分干涉相位;
S4基于所得弧段形变速率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及分离出的与所述弧段形变速率之差相关的相位、与所述弧段地形残差之差相关的相位和原始的所述弧段差分干涉相位,通过最小二乘估计,获得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和弧段形变速率之差该两个参数的精确解;
S5基于所得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和弧段形变速率之差,通过最小二乘网平差估计,获得所述永久散射体点处的地形残差参数和形变速率参数,并基于上述分离获得的所述弧段形变速率之差相关的相位,在每一个干涉对上进行最小二乘网平差得到永久散射体点形变相位,进一步通过相位转换获得所述永久散射体点的形变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解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由所述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的求解包括:对所述弧段差分干涉相位在时间域上进行逐次差分,根据所得差分相位集构建时间基线为零的虚拟观测相位,其后通过一维解空间搜索方法,求解所述地形残差之差的估计值,根据所述地形残差之差的估计值获得所述由所述弧段地形残差之差引起的相位缠绕的缠绕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解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S11获得测试区域的若干雷达影像,计算其整体相关系数,选取最大系数对应的影像为主影像,对其余影像进行配准和重采样,得到从影像;
S12对所述主影像和所述从影像进行两两组队干涉处理,获得干涉相位集;
S13通过外部数字高程模型去除所述干涉相位集中的地形相位,得到覆盖测试区域的所述差分干涉图集;
S14对所述差分干涉图集中的任一差分干涉图进行永久散射体点选取,并通过单主影像差分干涉对差分干涉相位进行提取,如下:
Φ(x,ti)=Φdefo+Φtopo_res+Φatm+Φnoise,
其中,Φ(x,ti)表示第i幅干涉图中x点处的差分干涉相位,该相位由形变相位Φdefo、地形残余相位Φtopo_res、大气延迟相位Φatm以及噪声相位Φnoise组成;
S15根据形变、地形残差与干涉对时空基线的关系,获得差分干涉相位的另一形式,如下:
其中,W[]为缠绕因子,ti和分别表示该幅干涉图的时间基线和空间垂直基线;λ、R、θ分别表示波长、雷达到点x的斜距以及改点处的入射角;v(x)、分别表示PS点x处的形变速率以及地形残差值;表示残余相位;
S16对差分干涉图进行PS点网络构建,对获得的弧段两边的任意两个PS点x和y的差分干涉相位再次进行差分,获得所述弧段差分干涉相位如下:
其中,参数Δv、Δεh分别代表x、y两点间的线性形变速率之差和地形残差之差,为x、y两点的残余相位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80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