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8197.8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3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堤;彭云清;徐伟;崔欣欣;石云;袁芳;程国坚;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氯化铝 净水 制备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的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的制备装置,包括酸浸反应单元、离心过滤器、聚合反应单元、陈化罐以及配套的储液罐和管路。所述酸浸反应单元和聚合反应单元均包括反应釜本体、加热器、搅拌器和冷凝回流器,反应釜本体上设加料口和液体引入接口,通过废气引出接口连接冷凝回流器,反应釜本体上还设有反应物料出口,与离心过滤器入口连接;离心过滤出口通过相应的储液罐与聚合反应单元的液体引入接口连接,以在聚合反应单元内进行两次聚合反应。本公开的制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满足聚合氯化铝铁工业制备的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且制备装置可连续稳定运行,制备得到的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能满足行业标准,实现高效去浊除磷。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氯化铝铁(PAFC)是一种新型无机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兼具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的优点并互相弥补不足,形成的絮体大、沉降速度快、pH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絮凝和除磷能力,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污水和废水处理,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排放量巨大,具有强碱性和有害性。目前对赤泥采取的常见的处置方式是露天堆存,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资源,长时间的露天存放还会使赤泥中的有害成分泄露到周围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如土壤和地下水易受到赤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赤泥的强碱性易造成土壤碱化,风干后的赤泥易造成大气污染等。此外,赤泥中含有很多可利用的二次资源,而现有的堆存处置方式造成了其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赤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目前赤泥处置的新的出路。赤泥中金属铝和铁含量较高,可作为二次资源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合氯化铝铁中有效成分为铝、铁金属元素,而目前利用含铝、铁等工业原料的制备工艺原料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开发利用化工副产品低成本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的工艺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提供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满足工业使用要求和制备工艺要求的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的制备装置,以实现赤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高效制备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的制备装置,包括:
酸浸反应单元,包括酸浸反应釜本体、第一加热器、第一搅拌器和第一冷凝回流器,所述酸浸反应釜本体上设有赤泥加料口、盐酸引入接口和第一废气引出接口,所述第一废气引出接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回流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回流器与大气连通,所述酸浸反应釜本体上还设有酸浸反应物料出口,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控制所述酸浸反应釜本体的温度,所述第一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酸浸反应釜本体内的酸浸反应物料;
盐酸投加单元,所述盐酸投加单元与所述盐酸引入接口连接,用于向所述酸浸反应釜本体投加盐酸溶液;
赤泥投加单元,所述赤泥投加单元与所述赤泥加料口连接,用于向所述酸浸反应釜本体投加赤泥;
离心过滤器,所述离心过滤器上设有离心物料入口和滤液出口,所述离心物料入口与所述酸浸反应物料出口连接;
酸浸液储液罐,所述酸浸液储液罐上设有酸浸液进料口和酸浸液出料口,所述酸浸液进料口与所述滤液出口连接;
聚合反应单元,包括聚合反应釜本体、第二加热器、第二搅拌器和第二冷凝回流器,所述聚合反应釜本体上设有固体加料口、液体引入接口和第二废气引出接口,所述第二废气引出接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回流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回流器与大气连通,所述聚合反应釜本体上还设有聚合反应物料出口,所述聚合反应物料出口与所述离心物料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控制所述聚合反应釜本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聚合反应釜本体内的聚合反应物料;
铝酸钙粉投加单元,所述铝酸钙粉投加单元与所述固体加料口连接,用于向所述聚合反应釜本体投加铝酸钙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8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