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式的钢管轧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8361.5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2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啸;张娟;刘蓓;赵志诚;闫文秀;李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9/70;C21D1/42;C21D1/52;B21B45/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钢管 轧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的钢管轧制工艺,包括:获取来料的热温度以及太阳光照强度,判断来料是否具备热送条件,并判断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基于当前的太阳光照强度进行有效的发电量;当判断到当前的来料不具备热送条件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法进行有效地发电时,采取常规生产模式,当判断到当前的来料不具备热送条件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发电时,采取太阳能预热模式;当判断到当前的来料具备热送条件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发电时,采取复合预热模式。来料在环形炉中加热达到热态后,对热态坯料进行穿孔处理。由此,可以更好实现管坯连铸预热;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多方法的节约环形炉燃气消耗,大大的减少碳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的钢管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在钢管生产线上,环形炉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组件之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定尺管坯进行加热,使得定尺管坯成为温度达到穿孔所需要的1250摄氏度的热坯。其中,环形炉的燃烧介质多采用混合燃气或天然气。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环形炉多采用1个入口(通过转料自动夹钳)和1个出口(通过出料自动夹钳)的形式,其中,入口用于装料,出口用于加热至轧制温度的坯料的出炉,之后,出炉的热坯将被送至穿孔机。
然而,现有技术中环形炉的加热主要采用单一燃料,精细化管理不够,燃烧节能的空间有限,碳排放限额控制不易,并且对于温度等方面的控制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的钢管轧制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模式的钢管轧制工艺,所述钢管轧制工艺应用于钢管生产线,所述钢管生产线设置有环形炉和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环形炉具有两个装料入口和一个出料出口,两个装料入口分别为冷装料口和热装料口,所述冷装料口的前端设置有冷坯上料区,所述热装料口的前端设置有辊道上料区,所述辊道上料区的辊道上设置有热坯锯切装置和感应加热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为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电,
所述钢管轧制工艺包括:
步骤S1:通过MES生产控制系统获取来料的热温度以及太阳光照强度,判断来料是否具备热送条件,并判断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基于当前的太阳光照强度进行有效的发电量;
步骤S2:当MES生产控制系统判断到当前的来料不具备热送条件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法进行有效地发电时,采取常规生产模式,将当前的来料输送至冷坯上料区,之后,在环形炉中依次进行预热-加热-均热,使来料加热达到热态;
当MES生产控制系统判断到当前的来料不具备热送条件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发电时,采取太阳能预热模式,将当前的来料输送至辊道上料区,之后,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当前的太阳光照强度进行发电,并驱动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在所述辊道上料区对当前的来料进行预热,再在环形炉中依次进行加热-均热,使来料加热达到热态;
当MES生产控制系统判断到当前的来料具备热送条件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发电时,采取复合预热模式,将当前的来料输送至辊道上料区,之后,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当前的太阳光照强度进行发电,并驱动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在所述辊道上料区对当前的来料进行预热,并进行切定尺,再在环形炉中依次进行加热-均热,使来料加热达到热态;
步骤S2:来料在环形炉中加热达到热态后,对热态坯料进行穿孔处理。
可选地,所述辊道上料区的所述热坯锯切装置基于MES生产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信息将所述辊道上料区中的来料锯切至适当长度。
可选地,所述热装料口在装料前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来料的温度,所述环形炉能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来料的温度调整来料在所述环形炉中的加热温度。
可选地,在所述辊道上料区中,锯切完毕之后的尺坯在保温扣瓦中进行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83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褐藻胶裂解酶ALyI1及其应用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