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蟹用海藻饲料及其自动化投喂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4280.6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1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宣雄智;郭益红;朱文婷;于淼;李烨;刘颜畅;毛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01K61/80;A23K10/12;A23K10/22;A23K10/30;A23K10/37;A23K20/105;A23K20/158;A23K20/168;A23K20/174;A23K20/26;B08B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蟹 海藻 饲料 及其 自动化 投喂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蟹用海藻饲料及其自动化投喂设备,涉及河蟹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投喂箱、输料管以及投料组件,所述投喂箱外部两侧连接有入料管,所述输料管连接于入料管的底部末端,所述入料管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输料管的外端安置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的外部两侧设置有丝杠。本发明通过第三电机进行工作,能带动转动齿轮进行旋转,转动齿轮与输料管外部两端的对接齿槽相啮合,这使得转动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带动输料管在衔接箱的内侧进行升降,通过使输料管进行升降,能使输料管带动投料管移动至蟹塘的最底部,因河蟹的生长环境处于塘底,通过在湖底喂食,能有效避免湖面直接投喂饲料造成的饲料被湖中鱼类抢食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蟹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蟹用海藻饲料及其自动化投喂设备。
背景技术
河蟹也叫螃蟹或毛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河蟹因其味道鲜美,广受美食爱好者喜爱,这使得河蟹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广泛,河蟹养殖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进行饲料投喂,而投喂饲料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投喂设备进行辅助投喂。
市场上的常见的河蟹饲料通常只能满足河蟹的正常生长,无法起到其他的功效,此外河蟹养殖过程中为了考虑整体经济利益,蟹塘中的螃蟹通常会和其他鱼类混养,但市面上常见的投喂设备只能在水上投喂,螃蟹一般生活在塘低,这会导致鱼类容易抢食河蟹饲料,导致螃蟹生长速度较缓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用海藻饲料及其自动化投喂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蟹用海藻饲料及其自动化投喂设备,包括下述原材料:鱼粉240份、虾粉100份、豆粕150份、菜粕100份、棉粕50份、糊精190份、大豆油80份、发酵海藻粉29份、迷迭香草粉1份、维生素预混料10份、矿物质预混料10份、胆固醇5份、卵磷脂5份、磷酸二氢钙15份、氯化胆碱5份、鱿鱼膏10份。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河蟹用海藻饲料的自动化投喂设备,包括投喂箱、输料管以及投料组件,所述投喂箱外部两侧连接有入料管,所述输料管连接于入料管的底部末端,所述入料管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输料管的外端安置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的外部两侧设置有丝杠,且丝杠的外端安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外端安置有第二电机,所述位移组件的顶部外侧安置有挂载台,所述输料管的外部两侧开设有对接齿槽,所述输料管的内侧连接有输送轴,且输料管的底部外侧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投料组件安置于转动组件的左部外侧,所述投料组件包括投料管、第五电机、转动杆、转动桨、输料槽和第一瓣膜,所述投料管的外端连接有第五电机,且第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部两侧设置有转动桨,所述投料管的表面开设有输料槽,且输料槽的内侧连接有第一瓣膜。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组件包括衔接箱、螺纹轴承座、第三电机和转动齿轮,所述衔接箱的外部两侧连接有螺纹轴承座,且衔接箱的外部两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轴承座共设置有两个,且螺纹轴承座与丝杠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齿轮与对接齿槽相互啮合,且对接齿槽与输料管为一体化,而且输料管与衔接箱套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四电机、转动飞轮、传输带、转动轴承座和连通座,所述第四电机的底部外侧连接有转动飞轮,且转动飞轮的外侧连接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的另一侧连接有转动轴承座,且转动轴承座的底部外侧安置有连通座。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带通过转动轴承座与连通座转动连接,且输料管通过连通座与投料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槽在投料管表面呈环形分布,且投料管的竖直中心线与转动杆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