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摇臂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4728.4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崔靖晨;隆武强;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F01L1/46;F02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孙盟盟 |
地址: |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摇臂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摇臂机构,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摇臂体、第二摇臂体、摇臂轴和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锁销和锁销弹簧;摇臂轴上设置控制油道,用于控制锁销弹簧的压缩状态;两摇臂体通过各自的安装孔可转动的设置于摇臂轴上;锁销弹簧设置在弹簧孔内;弹簧孔通过排空孔与外界相连通;锁销安装在第一锁销孔或者第二锁销孔内:当两摇臂体切换限位面接触时,其相对位置为可切换位置,两锁销孔对齐并且形成锁紧通道,锁销可在锁紧通道内移动;当两摇臂体切换限位面不接触时,其相对位置为不可切换位置,两锁销孔不对齐并且无法形成锁紧通道,锁销只能完全处于对应的锁销孔内。通过本发明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可变的摇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摇臂。
背景技术
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大问题,采用包括停缸、内部EGR等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性能,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意义重大。发动机停缸技术通过在驱动模式低负荷下停止部分气缸工作,提高工作气缸的负荷率,可以实现燃油经济性和排气温度的提高,后者可以提高后处理效率,进而实现发动机节能减排。在发动机启动和暖机阶段,采用内部EGR技术可以加快缸内和排气温度的提升,改善发动机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并缩短后处理装置开始工作所需的时间,进而可以实现发动机节能减排。同样的,在低负荷工况下,也可以采用内部EGR技术来改善采用低温燃烧方式、采用高汽化潜热燃料等发动机的性能。车辆安全性的提升同样是备受全球关注的大问题,发动机制动技术具有无热衰退问题(即其长效制动效能不降低)、体积小、重量低、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中重型货车等车辆必备制动技术。其中,四冲程制动技术在目前应用领域里制动性能最高;二冲程制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动功率和零部件可靠性,正在被推广。此外,在制动模式小负载下停止部分气缸工作,可以实现车辆分级制动,满足不同载重量、路况等复杂多变运行过程中的各类要求。上述技术均需要在发动机运行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的进/排气门升程曲线,因此各类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应运而生。
目前实用化的可变气门驱动装置主要用于具有独立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按气门运行参数灵活可变的效果分为:VVT、VVL和CVVL三大类。VVT和CVVL均不能实现发动机停缸和制动等功能。由于进气门和排气门对相位调整的要求差异非常大,VVT不能用于进排气凸轮同轴的发动机。由于空间布置问题,VVL很难用于底置凸轮轴发动机。传统机械式CVVL需要VVT配合才能使用,因此也不能用于进排气凸轮同轴的发动机。主从活塞式CVVL存在气门运行一致性不佳、标定极为困难等问题。
为了实现发动机停缸、内部EGR、制动等技术所要求的可变气门运行事件,尤其是在具有进排气凸轮同轴的发动机以及底置凸轮轴发动机上实现上述技术,亟需开发一套全新的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可变气门驱动装置除了需要满足气门运行灵活程度方面的要求外,还需要同时保证装置运行可靠性等诸多要求。包括: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发动机高增压小排量已成为必然,配气机构设计必须满足紧凑型设计要求,否则无法实用化;还需要满足尽可能不改变原机的机体、缸盖、曲轴到凸轮轴的传动机构(即凸轮轴位置不变)等要求,并且需要尽可能采用原机配气机构零部件,从而满足低成本升级要求;最后,随着节能减排(对于中重型货车等车辆还需要保证制动安全)对气门运行灵活程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这要求实现各类可变气门功能的配气机构零部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来满足发动机气门可变运行的同时,满足发动机紧凑型设计要求。
对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变摇臂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摇臂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摇臂机构,包括第一摇臂体、第二摇臂体、摇臂轴和锁紧组件;
所述第一摇臂体上设置第一锁销孔、弹簧孔、排空孔、第一配合面、第一安装孔、第一摇臂体切换限位面;
所述第二摇臂体上设置第二锁销孔、第二配合面、第二安装孔、第二摇臂体切换限位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