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通信设备系统健壮性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6031.0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7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馨月;刘平;郑茂;魏晋静;樊康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17 | 分类号: | H04L43/0817;H04L43/065;H04L41/14;H04L9/4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张秀敏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通信 设备 系统 健壮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通信设备系统健壮性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头端注册服务器、PC机、被测设备和陪测STA设备,PC机安装有智能重启监测系统,智能重启监测系统包括命令输入控制模块,识别被测设备的产品型号,获取对应的硬件关键性能数据、操作命令和测试项目;STA设备接入模块,与陪测STA设备进行适配对接;处理监测模块,控制被测设备以及陪测STA设备与被测设备交互实现业务流程的模拟,实现被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业务交互情况的监测功能。还公开了一种方法。本发明监控被测设备内部软硬件功能模块工作状态,并同步访问业务前端系统,精确拦截通信设备的启动时长、业务注册时长等产品系统健壮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测试通信设备系统健壮性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集成WiFi6路由器、GPON、XDSL、CM等模块的智能通信终端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将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语言和图像理解等功能与通信终端业务融合。随着影音体验、互联网影音汇聚、智慧家庭、家庭娱乐、家庭预警等业务场景引入,上述通信设备在打造高带宽业务生态同时,用户对通信设备的启动时长、业务注册时长、使用寿命、产品性能等产品系统健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信设备批量应用于市场后,因通信设备器件设计选型、软件设计缺陷、众多创新型应用场景引入、用户实际环境愈发复杂等原因,上述通信设备概率性无法启动或启动耗时长、无法注册或注册耗时长、使用寿命短、产品网络性能不佳等与产品系统健壮性的问题愈发突出。现有技术的测试方法也有通过监控被测设备启动中输出的关键字或ping被测设备本地网关的测试方案,来验证被测设备的系统健壮性的,更偏向于单机启动测试;随着通信设备众多新业务场景引入,集成的软硬件功能模块逐渐增多,用户实际环境也愈发复杂,以下缺陷尤为突出:
1.现有智能通信设备在业务注册上线时长上离散性较大,传统方式无法有效拦截被测设备无法注册或注册耗时长的系统健壮性问题。
2.传统方式局限于拦截被测产品启动过程中概率性死机或启动耗时长的系统健壮性问题,无法有效拦截被测设备与业务前端系统的业务交互异常问题。
3.传统方式只能依据启动时间设定自动重启的次数,无法满足功能复杂产品的多模块性能测试需求。
4.现有测试技术的测试精度低,覆盖面狭窄,其通过在预定的时间内监测被测设备启动过程输出的关键字或ping通被测设备本地网关的测试方案,来拦截与被测设备启动相关的系统健壮性问题。现有技术的测试精度取决于选取的关键字或网关地址,测试方案只能确保与被选取启动成功的关键字或功能模块网关地址对应的软硬件功能模块的系统健壮性,无法确保被测设备全功能模块、实时业务数据交互运行进程以及硬件关键性参数的系统健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通信设备系统健壮性的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测试方法无法同时测试被测产品概率性无法启动或启动时长、注册或注册时长、使用寿命、产品网络性能等产品系统健壮性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测试通信设备系统健壮性的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头端注册服务器、PC机、被测设备和陪测STA设备,PC机和被测设备通过串口连接,PC机安装有智能重启监测系统,所述智能重启监测系统包括:
命令输入控制模块,被配置成访问被测设备,在被测设备第一次启动过程中识别被测设备的产品型号,根据产品型号从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硬件关键性能数据、操作命令和测试项目,并调出人机交互界面供测试人员选择测试项目和设定测试次数;若数据库中查询不到该产品型号,则由用户自定义测试命令和测试项目;
STA设备接入模块,被配置成与陪测STA设备进行适配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60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