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塌腔高度15m以内高铁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洞内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7876.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3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银;符长安;李光明;刘吉新;邱博;来淑梅;杨仕杰;李凯;高伟;赵志鹏;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1 | 分类号: | E21D9/01;E21D11/00;E21D11/10;E21D11/1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影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15 以内 高铁浅埋 隧道 塌方 冒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塌腔高度15m以内高铁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洞内处理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清除塌腔内土体;S2、换填洞内渣体,换填整体强度较高的洞渣料;S3、修筑塌方处理作业平台,按照三台阶开挖法上台阶的高度;S4、塌腔支护处理,进行喷混凝土施工,支护塌腔内壁;S5、顶拱封闭处理,采用钢拱架、挂网、喷混凝土对塌方空腔,进行上台阶内封闭处理;S6、进行全封闭处理,进行中台阶、下台阶开挖,全圆钢拱架封闭、挂网、喷混凝土;S7、仰拱混凝土施工;S8、二衬混凝土施工;S9、洞顶塌腔回填施工,分层回填、夯实。本发明施工成本低,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塌腔高度15m以内高铁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洞内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浅埋隧道开挖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塌方,甚至冒顶现象。塌方冒顶是指隧道(或隧洞)发生塌方后,一直向上塌落,直通地表面的塌方现象。对于浅埋隧道,洞顶上覆岩土厚度一般较薄,多不超过35 m,因此,对于浅埋隧道,通常主要采用井筒处理法,自上而下先锚网喷支护加固塌方空腔,待空腔内壁岩土加固稳定后,进行隧道顶部钢拱架、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支护封闭顶拱,最后自下而上进行塌方空腔回填。对于20m以内的塌方冒顶,也可以采用明挖处理法先从地表对塌方空腔进行放坡开挖,形成1:1的稳定边坡,再对边坡进行锚网喷支护加固坡面,然后进行隧道顶部钢拱架、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支护封闭顶拱,最后自下而上进行塌方空腔回填。但这都需要地表塌腔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施工场地。如何在塌腔顶部地表不具备施工场地的条件下,迅速开始塌方冒顶处理工作,目前没有可参考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塌腔高度15m以内高铁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洞内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了快速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研究优化塌方处理程序、开挖支护技术,合理确定塌腔高度15m以内高铁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洞内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洞内开始塌方处理施工,先进行洞内渣体清理,清除塌腔内土体,塌方体渣料运往洞外弃渣场,直至塌腔和洞内渣体全部清除干净,露出塌方空腔;
S2、换填洞内渣体,将洞内塌方渣体全部运出洞外,换填整体强度较高的洞渣料;
S3、修筑塌方处理作业平台,采用步骤S2中换填的洞渣料修筑塌方处理施工作业平台,平台高度按照三台阶开挖法上台阶的高度;
S4、塌腔支护处理,在修筑的塌方处理作业平台上,对塌腔内壁表面进行喷混凝土施工,支护塌腔内壁;
S5、顶拱封闭处理,采用钢拱架、挂网、喷混凝土对塌方空腔,进行上台阶内封闭处理;
S6、进行全封闭处理,进行中台阶、下台阶开挖,全圆封闭钢拱架、挂网、喷混凝土;
S7、仰拱混凝土施工;
S8、二衬混凝土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
S9、洞顶塌腔回填施工,塌腔回填工作从地表后期征地内进行,按设计要求,回填自然土,自然沉降至密实。
进一步的,在步骤S1前,进行地表防渗处理,地表搭设雨棚,塌腔周围人工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大量流入、渗入塌腔内。
进一步的,在地表塌方空腔边沿10.0 m范围内搭设雨棚,距边沿9.0 m左右开挖临时排水沟,沟宽50 cm、深30 cm,砂浆抹面,排水沟延伸至塌方影响范围以外,以防止地表雨水渗流影响塌方腔体稳定。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包括以下步骤:
1)顶拱钢拱架架设,将顶拱部位的钢拱架,按照设计间距,每3榀一组,在洞外焊接连成整体,同时将内外双层钢筋网焊接好,将每组钢拱架架设到顶拱部位,并由人工在两侧拱角围岩保护下协助调整钢拱架方向、角度;
2)顶拱喷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78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