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与Buck-Boost电路的降压变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8005.1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戴瑞然;马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谐振 开关 电路 buck boost 降压 变换器 | ||
1.一种基于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与Buck-Boost电路的降压变换器,由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与四管Buck-boost电路输入侧串联输出侧并联构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1)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MRSTC)与(2)四管Buck-boost电路(FSBB);
所述(1)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MRSTC),包含4个主开关管Q1a、Q1b、Q2a、Q2b,6个同步整流开关管Q3a、Q3b、Q4a、Q4b、Q5a、Q5b,2个谐振电容C1和C3,2个谐振电感L1和L3,2个旁路电容Cr1和Cr3,以及1个钳位电容C2;
Q1a的电流输入端与电压源的正极电气连接;Q1a、Q1b、Q2a、Q2b之间的电流输出端和电流输入端依次电气连接;Q3a的电流输出端与Q3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Q3b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源的负极电气连接;Q4b的电流输出端与Q4a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Q4a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源的负极电气连接;Q5a的电流输出端与Q5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Q5b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源的负极电气连接;C1的一端与Q1a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C2的一端与Q1b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C2的另一端与Q4a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C3的一端与Q2a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L1的一端与C1的另一端电气连接、L1的另一端与Q3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L3的一端与C3的另一端电气连接、L3的另一端与Q5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Cr1的一端与Q1a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Cr1的另一端与Q3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Cr3的一端与Q2a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Cr3的另一端与Q5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2)四管Buck-boost电路(FSBB),包含4个开关管QA、QB、QC、QD,电容Cb与电感Lb;
Cb的一端与Q2b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Cb的另一端与电压源的负极电气连接;电感Lb的一端与QA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电感Lb的另一端与QD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QA的电流输入端与Q2b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QA的电流输出端与QB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QB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源的负极电气连接;QC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源的负极电气连接;QC的电流输入端与QD的电流输出端电气连接;
Q3a、Q4b、Q5a的电流输入端作为(1)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MRSTC)的输出端;QD的电流输入端作为(2)四管Buck-boost电路(FSBB)的输出端;Q3a、Q4b、Q5a和QD的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向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与Buck-Boost电路的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1)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MRSTC)中,参数设计时满足如下约束:C1与C3容值相等;Cr1和Cr3容值相等;L1和L3感值相等;Cr1<<C1<<C2。记C1与L1的谐振频率为f0,
所述的(1)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MRSTC)中,Q1a、Q2a、Q3a、Q4a、Q5a同步开通或关断,Q1b、Q2b、Q3b、Q4b、Q5b同步开通或关断,且Q1a和Q2a互补导通,导通占空比相同,接近50%,存在一定的死区时间td,开关频率为fsw,MRSTC电路采用定频控制,工作在开环模式,令电压增益固定;所述MRSTC电路的定频控制,需满足如下约束:fsw≥f0且
所述的(2)四管Buck-boost电路(FSBB)中,QA与QB互补导通,占空比为d1,QC与QD互补导通,占空比为d2;QA、QB、QC、QD的开关频率一致,记为fsw1与(1)多谐振开关槽式电路(MRSTC)中开关管的开关频率fsw相独立,可以高于、等于或低于;
所述的(2)四管Buck-boost电路(FSBB)采用引入输入电压前馈支路的输出电压闭环控制,先采样输出电压和电压基准作比较,将差值送入电压调节器;再引入输入电压前馈支路,与电压调节器输出的信号叠加,然后送入PWM调制器,产生4路PWM,分别供给4个开关管,控制占空比d1与d2,由此消除输入电压突变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实现输出电压的闭环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80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