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滞阻尼减振挠性联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1834.5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2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64 | 分类号: | F16D3/64;F16F9/10;F16F9/32;F16F9/4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胡家铭;殷红梅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减振挠性 联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挠性联轴器,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端部由内致外连接挠性件及转接件;挠性件轴向中部环设变形环槽,将挠性件分为内端面及外端面;挠性件外端面钻设挠性件外端面连接螺孔及挠性件外端面销孔;挠性件外端面中设外端中心变形槽、外端环绕变形槽,外端中心变形槽贯穿挠性件外端面中部。本发明结构简单,零件种类少;可以补偿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径向及角向不对中。同时采用定位销连接,使得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扭矩时无间隙或空行程,传递扭矩更平稳,无冲击。当系统内出现未预定的轴向冲击时,限位销能够起到轴向限位功能,保护挠性件不收损伤,提高了联轴器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减振挠性联轴器,采用粘滞阻尼装置实现了结构上的耗能减振,在传递稳态扭矩的同时可以抑制不利的交变冲击扭矩,适用于扭矩波动较大的应用场合。
背景技术
现代机械传动领域中,交变冲击扭矩和振动问题普遍存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避免振动引起的疲劳损坏等不利影响,减振要求已经被广泛地纳入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环节当中。
现有的挠性联轴器,例如申请人的申请200820039003.6中所述,可以实现传递扭矩和补偿不对中等功能,但是对于不利的交变冲击扭矩不能起到显著的缓冲减振作用,难以应对扭矩波动较大的应用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滞阻尼减振挠性联轴器,能解决交变冲击扭矩不能起到显著的缓冲减振作用,难以应对扭矩波动较大的应用场合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粘滞阻尼减振挠性联轴器,包括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从内至外依次连接第一转接盘、第一挠性件和输入法兰盘,中心轴的另一端从内至外依次连接第二转接盘、第二挠性件和输出法兰盘,中心轴两端连接粘滞阻尼装置;粘滞阻尼装置包括阻尼盘、阻尼壳体,阻尼盘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中心轴一端,阻尼壳体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中心轴另一端,阻尼盘与阻尼壳体之间设有阻尼介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阻尼介质为阻尼油;阻尼盘部分位于阻尼壳体中,阻尼壳体与第一连接件、阻尼盘围成阻尼油腔,阻尼油位于阻尼油腔中;阻尼壳体与第一连接件、阻尼盘之间安装密封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阻尼盘内端通过第一连接螺栓连接第一连接件一端,第一连接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螺栓与中心轴左端部径向连接;阻尼壳体内端通过第三连接螺栓连接第二连接件一端,第二连接件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螺栓与中心轴右端部径向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阻尼壳体采用分体式结构;阻尼壳体包括第一阻尼半壳体和第二阻尼半壳体,第一阻尼半壳体外端和第二阻尼半壳体外端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组成;阻尼盘有间隙地置于第一阻尼半壳体和第二阻尼半壳体当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半壳体与第一连接件的接触位置有密封件,第二半壳体与阻尼盘的接触位置有密封件;第一阻尼半壳体和第二阻尼半壳体、阻尼盘和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密封的阻尼油腔内填充阻尼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筒状,套设在中心轴左右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输入法兰盘、第一挠性件和第一转接盘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输出法兰盘、第二挠性件和第二转接盘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阻尼壳体外端面钻设注油螺孔,注油螺孔中放置堵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阻尼壳体外端面设置有散热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心轴的中部设置有凸台,凸台外周抵住粘滞阻尼装置。
本申请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1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生产用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时钟门控控制电路及芯片测试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