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预器积灰治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5112.7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4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王利民;王研凯;车得福;李迎春;孙浩家;高荣泽;蔡斌;李丰泉;荣俊;杨光;全向;孙兴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F23L15/02;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6 | 代理人: | 张琳丽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灵活性 运行 方式 下空预器积灰 治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预器积灰治理系统及方法,涉及空气预热器积灰治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空气预热器、烟气排放系统;一次风管穿过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后连接有磨煤机,磨煤机与燃煤锅炉一端连接;二次风管穿过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后与燃煤锅炉另一端连接;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上分别连接有与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并行设置的风量调节装置;空气预热器上安装有与控制系统连接的空气预热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基于本发明上述系统的用于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预器积灰治理方法,在防止空气预热器堵灰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预热器积灰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预器积灰治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加大,传统燃煤机组的角色由“支撑型”电源转变为“调峰型”电源,更多的以灵活性运行的方式发挥调节性电源的作用。而在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气预热器运行的温度降低、脱硝系统氨逃逸量增大以及不同燃煤的含硫量波动大等因素,均会加剧空气预热器的NH4HSO4沉积问题。空气预热器堵灰会导致其换热能力降低、流动阻力增大等问题,进而导致机组效率降低、耗电量增大、运行稳定性降低等一些列问题,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及经济运行。
而目前解决空气预热器NH4HSO4沉积所引发的堵灰问题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氨逃逸、优化空预器结构、改造空预器系统、优化空预器运行方式等。但是,以上措施均未能较好地上解决空预器NH4HSO4沉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预器积灰治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防止空气预热器堵灰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灵活性运行方式下空预器积灰治理系统,解决了空气预热器在灵活性运行条件下NH4HSO4沉积及NH4HSO4去除的难题;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和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所述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末端与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末端连接有烟气排放系统;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分别连接有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穿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后连接有磨煤机,所述磨煤机与所述燃煤锅炉一端连接;所述二次风管穿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后与所述燃煤锅炉另一端连接;所述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上分别连接有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并行设置的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空气预热器上安装有与控制系统连接的空气预热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所述空气预热器内安装有蓄热体。
可选的,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一端与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进风端的一次风管连通,所述第一支路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出风端的一次风管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连接有与所述空气预热器并行设置的一次风蒸汽换热器;所述第一支路上安装有一次风旁路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一端与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进风端的二次风管连通,所述第二支路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出风端的二次风管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连接有与所述空气预热器并行设置的二次风蒸汽换热器;所述第二支路上安装有二次风旁路调节阀。
可选的,所述一次风蒸汽换热器和二次风蒸汽换热器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疏水扩容器连接,所述一次风蒸汽换热器和二次风蒸汽换热器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过热蒸汽管连通;所述一次风蒸汽换热器与所述过热蒸汽管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一次风加热蒸汽调节阀,所述二次风蒸汽换热器与所述过热蒸汽管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二次风加热蒸汽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5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表面双激光束耦合抛光方法
- 下一篇: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的建筑桁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