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射器的制造方法及发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5312.2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1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庆;钱成;程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8;H05K7/14;A61B5/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连续分析物监测系统中的发射器领域,公开了发射器的制造方法及发射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弹性防水组件组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得到第一预制件,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组装有导电件,弹性防水组件包括防水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防水主体包覆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第一翻边包覆印刷电路板的四个侧面,第二翻边部分包覆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在导电件上装配密封件后,将第一预制件与第一壳体进行组装,得到第二预制件;将第二预制件与第二壳体进行组装,使第一封闭件与第二翻边之间呈弹性压紧配合状态,并使第二封闭件与防水主体之间呈弹性压紧配合状态,得到发射器。本发明提高了产品良率,一致性高,防水、防水汽效果均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分析物监测系统中的发射器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分析物监测系统的发射器的制造方法及发射器。
背景技术
某些动态分析物监测系统包括分析物传感器电极、发射器和接收设备等。在连续分析物浓度监测过程中,发射器被配置为通过诸如RF(射频)通信链路的无线通信链路将由传感器检测到的分析物水平传输到接收设备。
通常,传感器电极通过传感器底座固定,敷贴到宿主皮肤上,发射器与传感器底座可拆卸连接,传感器电极固定好之后需要配合发射器进行采集和传输信号。其中,发射器通常包括塑料外壳和封装在塑料外壳中的印刷电路板,一般需要在塑料外壳上裸露出用于与传感器电极建立电性连接的导电件,以实现将传感器电极的信号传输到印刷电路板上。连续分析物监测系统中的发射器的印刷电路板带有元器件和电池,因其敷贴在身体上,需要设计的结构很小,是比较敏感的电子元器件,不耐温,也不耐压力,不能够如手机芯片等电路板一样可以采用强压力、防水性好的方式来挤压成型。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发射器大多数都是通过环氧灌封或者在芯片上注塑塑料壳体的形式制造。环氧灌封的形式,灌封和固化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灌封成型后还需要进行后续机加工和电镀等处理,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现有的在芯片上注塑塑料壳体的形式是直接在芯片上涂UV胶并做固化处理,一般地,注塑塑料壳体需要超过250摄氏度,超过200摄氏度时,电子元器件的焊锡可能会熔化、脱落,还需要高压,对元器件会造成损伤,并且在注塑时,需要避免电子元器件在注塑成型时发生变形,注塑的形式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并且不可逆。这两种形式存在以下缺陷:制造的产品一致性不足,导致发射器防水性能参差不齐,这些复杂的工艺占用大量空间和时间成本,且,高温、高压等对印刷电路板上敏感的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不良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射器的制造方法及发射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射器的制造方法,用于制备连续分析物监测系统中的发射器,包括:
将弹性防水组件组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得到第一预制件,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组装有导电件,所述弹性防水组件包括防水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防水主体包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翻边包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二翻边部分包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
在所述导电件上装配密封件后,将所述第一预制件与第一壳体进行组装,得到第二预制件;
将所述第二预制件与第二壳体进行组装,使所述第一壳体内预设的第一封闭件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呈弹性压紧配合状态,并使所述第二壳体内预设的第二封闭件与所述防水主体之间呈弹性压紧配合状态,得到发射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发射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组装有导电件之前,包括:将所述导电件预先加工到预设长度,和/或,所述导电件的表面预先镀有金属或所述导电件由金属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5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