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5740.5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单长国;庞承焕;吴博;李卫领;谢晓琼;陈平绪;叶南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6;C08L91/06;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标准 样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塑料基VOC标准样品,包括基体、VOC、白油和抗氧剂,所述基体为熔点≤200℃的热塑性塑料,所述VOC在塑料基VOC标准样品中的浓度为50ng/kg~100mg/kg。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平均粒径为50~100μm的热塑性塑料、溶有VOC的白油和抗氧剂共混,在密闭体系中、温度≤‑30℃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经过注塑成型,得到塑料基VOC标准样品。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均匀性优异的以塑料为基体的VOC标准样品,适合用于固体材料的VOC测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塑料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主要包括香烃(苯、甲苯、二甲苯)、酮类和醛类、胺类、卤代类、硫代烃类、不饱和烃类等。VOC的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吸烟、采暖和烹调等的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家用电器、汽车内饰件生产、清洁剂等。在室内装饰过程中,VOC主要来自油漆、涂料和胶粘剂、溶剂型脱模剂。
当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为了管控VOC,我国政府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国家标准》(GB37822-2019)、《涂料、油漆及胶黏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4-2019)等;各个行业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汽车VOC的标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 400)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
在依据各种标准测试VOC含量时,均需要使用到相应的VOC标准样品。目前,VOC标准样品主要是以液态溶剂为基体的VOC标准液。例如以甲醇为基体溶剂的VOC单种标准品或混标、以二硫化碳为基体溶剂的VOC混标。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卷烟用纸中酮类残留量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其制备的酮类标准物质是以三乙酸甘油酯为基体的液态标准品。
然而,上述VOC液态标准品在实际使用中有许多不便:(1)以有机溶剂为基体的标准品,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会造成标准品的浓度不稳定,使得测定结果有偏差;(2)液态的VOC标准样品,更适用于校准仪器,或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气体中VOC含量或液体物质中VOC含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固体材料(如塑料)中VOC的含量。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塑料基VOC标准样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无塑料基VOC标准样品的缺陷,提供一种塑料基VOC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将溶有VOC的白油与特定的塑料粉末共混,再于密闭体系内注塑成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塑料基VOC标准样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料基VOC标准样品,包括基体、VOC、白油和抗氧剂,所述基体为熔点≤200℃的热塑性塑料,所述VOC在塑料基VOC标准样品中的浓度为50ng/kg~100mg/kg。
所述塑料基VOC标准样品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一种或多种VOC物质均匀分散于基体中,VOC的总浓度为50ng/kg~100mg/kg。本发明的塑料基VOC标准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VOC浓度定值不易受环境变化而产生偏差,适用于固体材料中的VOC定量检测。
优选地,所述基体为聚丙烯(PP)和/或聚乙烯(PE)。
PP的熔点约为189℃,PE的熔点为150℃以下。
优选地,所述PP在230℃、2.16kg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9~27g/10min。
优选地,所述PE在190℃、2.16kg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7~2.3g/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57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