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6523.8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孟勇;杨双燕;张武;高晓菊;李国斌;尹飞;曲俊峰;童鹤;郭敏;栾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烟台分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563;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申玉娟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体改 碳化硅 碳化 硼复相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复相陶瓷包括:
其中,所述碳化硅粉体与碳化硼粉体的质量比为1:4~4:1;
所述碳化硅粉体包括纳米碳化硅粉体与微米碳化硅粉体,所述纳米碳化硅粉体质量为5wt%~20wt%,所述碳化硼粉体包括纳米碳化硼粉体与微米碳化硼粉体,所述纳米碳化硼粉体质量为5wt%~20wt%;
所述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次纳米粉体混合:根据质量百分比,将所述纳米碳化硅粉体、纳米碳化硼粉体、碳粉、纳米石墨烯粉体与去离子水、分散剂进行一次球磨混合,得到预浆料;
(2)二次粉体混合:根据质量百分比,向步骤(1)所得预浆料中添加所述氧化锆粉体、微米碳化硅粉体与微米碳化硼粉体,并添加有机粘结剂,按照设计的球料比、液料比补充混合介质后进行二次球磨混合,制得陶瓷浆料;
(3)喷雾造粒:将步骤(2)制得的陶瓷浆料进行喷雾造粒,控制喷雾压力、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制备得到造粒粉;
(4)压力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粉进行压力成型制得陶瓷素坯;
(5)预烧结:将步骤(4)得到的陶瓷素坯放入高温真空/气氛烧结炉中进行预烧结,然后随炉冷却至500℃-900℃;
(6)终烧结:将所述陶瓷素坯由500℃-900℃快速升温至终烧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粉体与的粒度为50nm~100nm,所述微米碳化硅粉体的粒度为0.5~1.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硼粉体的粒度为50nm~100nm,所述微米碳化硼粉体的粒度为0.5~1.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锆粉体的粒度为0.5μm~0.8μm,所述碳粉的粒度为20nm~1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石墨烯粉体的纯度均≥99%,所述石墨烯为多层石墨烯,所述石墨烯的厚度为30nm~80nm。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一次纳米粉体混合:根据质量百分比,将所述纳米碳化硅粉体、纳米碳化硼粉体、碳粉、纳米石墨烯粉体与去离子水、分散剂进行一次球磨混合,得到预浆料;
(2)二次粉体混合:根据质量百分比,向步骤(1)所得预浆料中添加所述氧化锆粉体、微米碳化硅粉体与微米碳化硼粉体,并添加有机粘结剂,按照设计的球料比、液料比补充混合介质后进行二次球磨混合,制得陶瓷浆料;
(3)喷雾造粒:将步骤(2)制得的陶瓷浆料进行喷雾造粒,控制喷雾压力、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制备得到造粒粉;
(4)压力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粉进行压力成型制得陶瓷素坯;
(5)预烧结:将步骤(4)得到的陶瓷素坯放入高温真空/气氛烧结炉中进行预烧结,然后随炉冷却至500℃-900℃;
(6)终烧结:将所述陶瓷素坯由500℃-900℃快速升温至终烧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一次球磨混合的时间为6-10h,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胺,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聚丙烯酸胺的添加量为0.1-0.8%;
步骤(2)中,所述二次球磨混合的时间为10-20h,所述有机粘结剂为水性酚醛树脂溶液,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水性酚醛树脂溶液的添加量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烟台分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烟台分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65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帽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芹菜耐热基因AgDREBA6c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