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品、干膜、固化物及印刷布线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6636.8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5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柳田伸行;白川贤一;北村和也;荒井康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38;H05K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刘锋;邱忠贶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液型 固化 树脂 组合 制品 印刷 布线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品、干膜、固化物及印刷布线板,在A剂和B剂混合后的分散性和印刷性优异且不产生露铜现象,运输时的包装便利性(收纳性)优异,是由含有含羧基树脂的A剂和含有热固化性成分的B剂组成的二液固化型树脂组合物,A剂在25℃时的5rpm值的粘度在50dPa·s以上且200dPa·s以下的范围内,B剂在25℃时的5rpm值的粘度在100dPa·s以上且300dPa·s以下的范围内,在A剂和B剂混合后的研磨细度计中的分散度为20μm以下,相对于A剂及所述B剂的总量,A剂的混合比例为75质量%以上且小于100质量%,B剂的混合比例为大于0质量%且25质量%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该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填充在容器中而成的制品。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使用该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干膜、固化物及印刷布线板。
背景技术
目前,从高精度、高密度化的角度出发,大部分印刷布线板的阻焊剂使用了液状碱显影型阻焊剂(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通过曝光后进行显影而形成图像,加热固化而形成涂膜。作为这样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保存稳定性的角度出发,与一液型相比,二液型的关注度更高。例如,提出在含有含羧基树脂、反应性稀释剂和环氧化合物的光固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中,在与至少掺和上述含羧基树脂和反应性稀释剂的组合物不同的组合物中掺和环氧树脂,至少组成二液型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
在如上所述的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通过在使用前对二液进行混合而使用。混合后的粘度的调整是油墨供应商在发货前进行调整。近年来,从改善部件安装时成品率的角度出发,涂膜的膜厚在变薄(例如,专利文献2)。近年来,对薄膜的膜厚管理要求更加严格。
然而,由于在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为了满足各种要求特性而混合有多种成分,如果各成分的混合状态不充分,有时会在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发生浓度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使用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到基材等上的干燥前的涂膜的膜厚有时会不够均匀,特别是在薄膜情况下可能发生其下面的基板的金属(铜)布线参差不齐而透明可见的“露铜”现象,从而导致外观不良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4843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64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多使用含有含羧基树脂的A剂和含有热固化性成分的B剂的二液。在使这样的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时,通过含羧基树脂与热固化性成分的交联反应而使交联密度提高,由此固化涂膜的均匀性或密度提高,能够得到作为阻焊剂的效果,并且也可以抑制露铜现象。但是,如果A剂及B剂中的至少任一种的分散性差,则A剂和B剂混合后的分散性有时会变差。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露铜现象。因此,作为用于提高A剂和B剂两者的分散性的方法之一,可列举出珠磨机分散。为了进行珠磨机分散,需要实现低粘度化。但是,在A剂和B剂均实现了低粘度化的情况下,混合后粘度过低,具有变为不适合丝网印刷的粘度的倾向。另外,在B剂含有填充剂且为高粘度的情况下,能够将混合后的粘度设定为适合于丝网印刷的粘度,但由于B剂的分散性差,所以在混合后的分散性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另一方面,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由于是将主剂和固化剂填充到不同的容器中进行运输,因此存在包装不便、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还有改善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液型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在A剂及B剂混合后的分散性及印刷性优异且不产生露铜现象,运输时的包装形态(收纳性)优异。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由该树脂组合物的干燥涂膜构成的树脂层的干膜、该树脂组合物或该干膜的树脂层的固化物以及具有该固化物的印刷布线板。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未经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6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供给系统
- 下一篇:事件检测方法、事件检测系统以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