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6981.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D·安德烈耶娃-博伊勒;K·诺沃肖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0 | 分类号: | G02F1/00;G02F1/01;C09K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3 | 代理人: | 王思琪;王建秀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热材料,包括:
(a)电极;
(b)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c)多孔膜,其夹在所述电极和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之间;和
(d)离子液体,其设置在所述多孔膜的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金、铜、银、钛、铂、钨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具有在10nm至2000nm范围内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包括多个单层还原的氧化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在100nm至2000nm范围内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膜包括聚醚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膜具有在10nm至1000nm范围内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膜具有至少10μm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和所述多孔膜是柔性的。
11.一种制备热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多孔膜的第一侧上设置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b)在所述多孔膜的第二侧上添加电极,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多孔膜的所述第一侧相对;以及
(c)用离子液体填充所述多孔膜的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步骤(a)包括:
(a1)通过所述多孔膜过滤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以在所述多孔膜上形成氧化石墨烯薄膜;以及
(a2)还原所述氧化石墨烯薄膜,以形成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包括多个单层还原的氧化石墨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步骤(c)通过将所述多孔膜暴露于所述离子液体来进行。
15.一种改变物品表观温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热材料涂布所述物品的表面,所述热材料包括:(i)电极;(ii)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iii)夹在所述电极和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之间的多孔膜;和(iv)设置在所述多孔膜的孔内的离子液体;以及
(b)在所述热材料的所述电极和所述热材料的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之间施加偏压,以将所述离子液体的阴离子驱动至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为3V。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反转所述偏压以将所述离子液体的阴离子驱动至所述电极的步骤。
18.一种装置,包括
(a)物品;
(b)热材料,其涂布在所述物品的表面上,所述热材料包括:(i)电极;(ii)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iii)夹在所述电极和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之间的多孔膜;和(iv)设置在所述多孔膜的孔内的离子液体;以及
(c)电源,其连接到所述热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未经新加坡国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69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