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浸渍法生产催化剂的载体水蒸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7100.8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8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单文波;刘炎;唐大川;肖招金;汪俊;倪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蕙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42;B01D46/56;B01J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汪发成 |
地址: | 2014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浸渍 生产 催化剂 载体 水蒸气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浸渍法生产催化剂的载体水蒸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的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箱体之间以及第二通道与第二箱体之间均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二箱体底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排水口,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括转杆、转套和多个叶片。本发明能够对水蒸气进行分散处理,防止水蒸气汇聚在一起导致杂质产生堆积,从而对设备的内部造成堵塞,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蒸气的流动性,以便于加快水蒸气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浸渍法生产催化剂的载体水蒸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浸渍法是制作催化剂中常见的方法,它不仅仅包含浸渍这一关键步骤,将载体放到含有活性物质、助剂成分的液体或气体中浸渍,依靠毛细管压力进入使组分进入载体内部,同时组分还会在载体表面上吸附。使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吸附直到平衡,除去剩余液体,进行干燥、焙烧、活化(还原)等后处理,在生产催化剂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而水蒸汽中往往会掺杂有大量的杂质,因此,在对水蒸汽进行排放前,需要通过相关设备对水蒸气进行处理。
现有的设备在对水蒸汽进行处理时,往往会通过风机将水蒸气吸收至设备的内部,在通过一系列的过滤,从而使杂质与水蒸气之间分离。
但是,在对水蒸汽进行处理时,往往会由于水蒸汽的流动性较差,从而会导致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在一起,进而使杂质产生堆积,从而会对设备的内部造成堵塞,进而对水蒸气的处理效率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浸渍法生产催化剂的载体水蒸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的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箱体之间以及第二通道与第二箱体之间均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二箱体底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排水口,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括转杆、转套和多个叶片,所述转杆与第一箱体之间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与转套之间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等距离固定在转套的外壁,所述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磁铁,且第一磁铁和叶片之间交替分布,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设置有过滤机构,且过滤机构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互斥。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摆动机构,且摆动机构包括两个导板和两个连接杆,两个导板的一侧外壁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两个导板的另外一侧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接触,两个连接杆的两侧外壁分别与过滤机构和导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鼓气机构,且鼓气机构包括两个缓冲垫和两个气管,缓冲垫为中空材质,缓冲垫位于导板和第一箱体之间,气管的一端位于缓冲垫的内部,气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箱体的内部。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气管的一端倾斜向下,另一个所述气管的一端倾斜向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外壁开设有排气口,且排气口的内壁边缘处设置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由两个连接板组成,两个连接板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固定口,固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其中一个滤板的高度低于另一个滤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相对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过滤机构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滑块与滑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一滤网,且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多个安装口,第一滤网与安装口之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滤孔,第一滤孔和第一滤网之间交替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蕙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蕙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7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