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个云平台间抗毁接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7596.9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则陆;刘毅枫;马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超越申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663 | 分类号: | H04L41/0663;H04L67/1014;H04L67/6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阚恭勇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个云 平台 间抗毁 接替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个云平台间抗毁接替方法,属于云计算技术领域,统一云资源纳管软件分布式部署于各节点,调用容器云、主机虚拟化接口实现资源管控,多节点共同推选主节点,主节点收集其他节点信息,实现资源聚合管控,基于服务调度策略、服务目录同步和数据目录同步,利用指令级服务调度方法,实现各节点服务负载均衡运行,定时查询网络通信状态,自动调整监控内容、监控频率、监控等级,实现分级监控,同时采用固定字段代替HTTP头,再将HTTP内容进行压缩之后传输,进一步降低网络带宽占用,如果出现节点损坏,将其上运行的服务平均调度到其他节点重启,保证各服务正常运行,实现资源的抗毁接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云平台间抗毁接替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私有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企业在构建自已的企业云平台,企业研发有可能分为多个地区或者一个园区的不同楼层,每个地区都需要用同一种云平台,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多个云平台需要进行资源统一纳管,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抗毁接替,防止因某一地区断电导致业务无法开展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个云平台间抗毁接替方法,通过自研统一云资源纳管软件,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协同应用、抗毁接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个云平台间抗毁接替方法,统一云资源纳管软件分布式部署于各节点,调用容器云、主机虚拟化接口实现资源管控,多节点共同推选主节点,主节点收集其他节点信息,实现资源聚合管控,基于服务调度策略、服务目录同步和数据目录同步,利用指令级服务调度方法,实现各节点服务负载均衡运行,定时查询网络通信状态,自动调整监控内容、监控频率、监控等级,实现分级监控,同时采用固定字段代替HTTP头,再将HTTP内容进行压缩之后传输,进一步降低网络带宽占用,如果出现节点损坏,将其上运行的服务平均调度到其他节点重启,保证各服务正常运行,实现资源的抗毁接替。
本发明基于虚拟化技术,但实现方法不仅限于此,针对以上网络及带宽差、云平台数量随机、无法跨云调度三大突出问题,提出统一云资源纳管适配关键技术,该关键技术包含资源分级监控技术、云资源动态聚合分解技术、多云平台协同应用技术三大关键点,共同解决云应用的突出问题,实现方案如下:
1、本发明专门设计了分级监控技术:分级监控技术定位于面向广域网的管理,南向接不同的云管理系统或监控系统,并且可以支持跨云平台,支持多云平台监控场景。分级监控通过提供全面、统一、多维度的管理监控子系统,管理监控多个云中心各类海量异构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各种容器、虚拟资源等软件资源;并且能够发现故障产生告警,有效提高响应速度,节省运维成本。
2、本发明专门设计了云资源动态聚合分解技术,在广域网环境中,网络断连或服务器宕机将导致服务实例无法正常访问,并造成其他服务实例访问量骤增,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下降等问题,采用轻量级服务容器调度技术建立服务自动扩容调度框架,将云支撑环境建立成一个分布式的云,可根据业务应用形成多个联邦自治的云平台,既支持独立运行,又能互连互通形成协同支撑环境。在广域网环境变化时,云平台也可动态演化,云规模可弹性伸缩,云组成可动态调整,采用高效调用、服务容器和数据同步等技术,实现了云服务按需调度、动态调整等能力,从而提升广域网环境中体系快速构建及动态重组能力。
3、本发明专门设计了多云平台协同应用技术,如果仅依靠自身建立集中式云中心,将会受信息资源、人力、信息设备和通信条件等限制无法满足高可靠性需求,主要表现为广域网通信带宽受限,基于集中式云中心的服务易出现中断。另外,业务需求频繁变化且难以预测,需更多带宽和不断提高的响应能力。因此,云平台设计应是可机动伸缩的,并能适用于各种广域网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分级监控流程图
图2是分级监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超越申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超越申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7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