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9187.2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3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邓祥征;李志慧;张帆;彭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1;G06T5/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域 生态 红线 连续 遥感 图像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评估目标区域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对所述长连续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长连续预处理图像;
对所述长连续预处理图像中的陆表水域区域进行标记,并根据每一个陆表水域区域的范围对所述长连续预处理图像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切割图像;
根据人类活动识别模型的有效长度范围对所述切割图像进行分类,得到一类切割图像和二类切割图像;其中,所述一类切割图像的长度在所述人类活动识别模型的有效长度范围以内;所述二类切割图像的长度超过所述人类活动识别模型的有效长度范围;
对所述二类切割图像中的疑似人类活动点进行标记,当确定相邻两个疑似人类活动点的横向距离大于预设阈值时,对所述相邻两个疑似人类活动点之间的遥感图像进行折叠,得到三类切割图像;
分别将所述一类切割图像和所述三类切割图像输入到人类活动识别模型进行识别,得到各个人类活动点;
还包括:分别确定各个人类活动点的类型,以及各个人类活动点与陆表水域区域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所述类型和所述直线距离,确定所述陆表水域区域的生态红线受影响值;当确定所述陆表水域区域的生态红线受影响值达到预警值时,发出陆表水域生态红线预警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长连续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长连续预处理图像的步骤中,具体为:
对所述长连续遥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
对所述二值化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图像;
对所述滤波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得到长连续预处理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每一个陆表水域区域的范围对所述长连续预处理图像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切割图像的步骤中,每一个所述切割图像中只含有一个陆表水域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相邻两个疑似人类活动点之间的遥感图像进行折叠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预设阈值进行修正,直到折叠后的图像长度在所述人类活动识别模型的有效长度范围以内,得到三类切割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类活动识别模型的建立过程为:
获取陆表水域遥感图像,将所述陆表水域遥感图像分为训练图像集和测试图像集;其中,所述训练图像集中的陆表水域遥感图像上标注有人类活动点;所述测试图像集中的陆表水域遥感图像为原始图像;
通过仿真软件建立初始识别模型,将所述训练图像集中的陆表水域遥感图像输入到所述初始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直到训练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得到训练识别模型;
将所述测试图像集中的陆表水域遥感图像输入到所述训练识别模型进行测试,直到测试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后,得到人类活动识别模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陆表水域生态红线的长连续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识别模型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9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级双相不锈钢及其退火方法
- 下一篇:健康社区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