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烟探测器的防结露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5444.3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京祥;魏翠莉;黄松霖;胡仁松;王上荣;杜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城佳旭(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D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蔡浩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东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器 防结露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烟探测器的防结露结构,涉及火灾探测设备技术领域,该防结露结构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端口与下盖体端口环扣式连接并在连接处采用止口密封,下盖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具有开放式排水通口,下盖体底部为圆弧曲面结构并在曲面最低处设置排水口,上盖体和下盖体围成一个壳体且壳体内部设有感烟室和电路板,感烟室包括感烟探测下室和感烟探测上室,所述电路板设在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并可拆卸固定,感烟探测上室与电路板相抵持连接,所述感烟探测下室与下盖体的圆弧曲面相对设置,感烟探测下室为迷宫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防水水滴进入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的水滴快速导出,防止结露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探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感烟探测器的防结露结构。
背景技术
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实质是将火灾中出现的质量流(可燃气体、燃烧气体、烟颗粒、气溶胶)和能量流(火焰光、燃烧音)等物理现象的特征信号,利用传感元件进行响应,并将其转换为另一种易于处理的物理量。
光电感烟探测器是点型探测器,利用火灾产生的烟雾粒子对光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来探测火灾的一种装置。烟粒子和光相互作用时,有两种不同的过程:粒子可以以同样波长再辐射已接收的能量,再辐射可在所有方向上发生,但不同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不同,称为散射;另一方面,辐射能可以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化学能或不同波长的二次辐射,称为吸收。根据烟粒子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光电感烟探测器又分为遮光型和散光型两种。
感烟探测器的工作模式为间歇式工作,低功耗时温度降低,裸露在空气中的表面会结露,引起腐蚀、短路等问题。现有结构属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当外部安装位置因结露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的滴水流入内部,而内部无滴水线设置,无法有效排出水流。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要适应地下空间高温高湿的环境需要全方位的防水,包括防结露水、防滴水、防飞溅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烟探测器的防结露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烟探测器的防结露结构,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端口与下盖体端口环扣式连接并在连接处采用止口密封,下盖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具有开放式排水通口,下盖体底部为圆弧曲面结构并在曲面最低处设置排水口,上盖体和下盖体围成一个壳体且壳体内部设有感烟室和电路板,感烟室包括感烟探测下室和感烟探测上室,所述电路板设在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并可拆卸固定,感烟探测上室与电路板相抵持连接,所述感烟探测下室与下盖体的圆弧曲面相对设置,感烟探测下室为迷宫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时通过铜柱和螺钉锁紧连接,铜柱设在上盖体内部并且连接端部具有与螺钉配合的内螺孔。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下盖体圆弧曲面上的排水口为长条状结构,排水口为多个并环绕下盖体侧壁最低处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感烟探测下室的迷宫结构为周向重叠的Z型结构,其中,Z型结构靠近外圆面的边为外圆弧形,靠近内部的为与水平线呈°的斜线。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感烟探测下室的底部为凸面结构且凸面的最低处开设有排水槽。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上盖体的外壁上设有底座,底座用于将该探测报警器与外部构件连接;所述底座与上盖在连接处为面接触并且采用旋转卡槽固定。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感烟室内部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安装在感烟探测下室和感烟探测上室之间,感烟探测下室与感烟探测上室的接合面,以及蜂鸣器的安装位置都高于下盖体上的开放式排水通口的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城佳旭(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城佳旭(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5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