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速溶茶澄清度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8415.2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9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王孝平;王怡凡;李艳;柴建新;王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振东五和医养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振东五和药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26 | 分类号: | B01D1/26;B01D1/18;B01D36/04;A23F3/30;A23F3/22;A23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0471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速溶 澄清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速溶茶澄清度的制备方法,属于速溶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药茶提取液加热浓缩至固含量5~10%,得到第一浓缩液;(2)将所述第一浓缩液快速冷却至0~20℃,再搅拌5‑20min后静置2‑4h,然后进行离心,收集离心液;(3)将所述离心液进行精滤,然后膜浓缩至固含量10~20%,得到第二浓缩液;(4)将所述第二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得到速溶茶,在速溶茶生产过程中,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低温冷却方法对速溶茶进行冷却,所得到的速溶茶产品冲泡后澄清度提高,汤色明亮,同时节约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速溶茶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速溶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速溶茶澄清度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速溶茶为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具有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分为纯茶与调料调配茶两类,纯茶常见的有速溶红茶、速溶绿茶、速溶铁观音、速溶乌龙茶、速溶茉莉花茶和速溶普洱茶等。
速溶茶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浸提、过滤、精制、浓缩、干燥等,但现有技术中制备出的速溶茶产品溶解后茶汤不透亮,较为混浊,表明其茶汤中悬浮有难溶性物质,现有生产工艺不能满足产品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速溶茶茶汤澄清度的速溶茶生产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速溶茶茶汤澄清度的速溶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速溶茶澄清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药茶提取液加热浓缩至固含量5~10%,得到第一浓缩液;
(2)将所述第一浓缩液快速冷却至0~20℃,再搅拌5-20min后静置2-4h,然后进行离心,收集离心液;
(3)将所述离心液进行精滤,然后膜浓缩至固含量10~20%,得到第二浓缩液;
(4)将所述第二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得到速溶茶。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第一浓缩液的制备,可以将提取液的液体量减少,缩短后续冷却工序的时间,节约成本,同时降低提取液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量,以及加热过程中胶体物质、大分子物质的聚集。第二步骤的冷却、第三步骤的搅拌、第四步骤的静置,可以进一步降低难溶性物质的溶解量,便于后续的离心、过滤工序将其去除,从而提高澄清度。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加热温度为60~90℃。
有益效果:上述加热温度可以将提取液中的水分快速去除,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搅拌速度50-100r/min。
有益效果:在上述搅拌速度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将浓缩液中不溶性物质解析出来,便于后续的离心去除不溶性物质。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离心转速为5000-19000r/min,离心时间为1-3min。
有益效果:离心能够将浓缩液中的不溶性大杂质去除,提高药液的澄清度。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精滤滤膜孔径为400-900目。
有益效果:使用上述孔径的滤膜可以进一步将浓缩液的不溶性微小杂质去除,提高药液的澄清度。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喷雾干燥温度为130-170℃。
有益效果:可以快速对浓缩液进行干燥,提高效率,同时由于干燥时间短,物质降解慢,保持了最终成品的较优口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振东五和医养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振东五和药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振东五和医养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振东五和药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8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