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流沟渠的雨污分流改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6140.7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尹志超;高绍智;刘晓红;徐玮;王婷;甘立建;刘成;刘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3/04;E03F5/14;E03F5/06;E03F5/02;E03F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流 沟渠 分流 改造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沟渠的雨污分流改造系统,涉及雨污分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雨污分流改造系统施工难度大、雨污分流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雨污分流改造系统的适用性,具体方案如下:包括既有合流沟渠以及设置在既有合流沟渠内的收集井、截流井和检修井,所述收集井、截流井、检修井沿既有合流沟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收集井、检修井分别与其邻近的既有污水管连通;所述截流井位于既有合流管的下方,用于限制雨季进入排水管内的雨水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污分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合流沟渠的雨污分流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为减少城市雨污合流现象,目前常用的合流沟渠雨污分流改造有两种方法,方法一:结合城市开发,实施片区改造,沿沟外侧排水管道,同步实施建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城区排水系统;方法二:在合流沟渠下游或末端设置截流设施,用于截流旱天时的污水,直接排入现状污水系统。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合流沟渠雨污分流改造方法中,方法一虽然可以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但受城市开发条件限制(尤其是老城区),例如,沟外、沟边无施工作业空间,新建污水系统困难,实施难度高;方法二采用末端截流的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截流旱季污水,但雨季溢流现象严重,对下游污水处理设施冲击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流沟渠的雨污分流改造系统,通过在既有合流沟渠内新建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上均连通有既有管道,且各井之间利用排水管进行连通,解决了现有雨污分流改造系统施工难度大、雨污分流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流沟渠的雨污分流改造系统,包括既有合流沟渠以及设置在既有合流沟渠内的收集井、截流井和检修井,所述收集井、截流井、检修井沿既有合流沟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收集井、检修井分别与其邻近的既有污水管连通;所述截流井位于既有合流管的下方,用于限制雨季进入排水管内的雨水量。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的内部均与既有合流沟渠的内部相隔绝。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收集井、检修井均靠近于既有合流沟渠设有既有污水口的侧壁,收集井、检修井的侧部分别与其邻近的既有污水口连通,既有污水管中的污水通过与其对应的既有污水口排入到收集井、检修井内。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与收集井连通的既有污水口靠近于收集井顶部内壁。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截流井靠近于既有合流沟渠设有既有合流口的侧壁,所述截流井位于既有合流口的下方,既有合流管中的雨污混合水通过既有合流口排到截流井的顶部。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截流井的顶部固定设有尺寸小于截流井顶部尺寸的截流格栅。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检修井的顶部穿过既有合流沟渠的顶部并延伸至地面,所述检修井的顶部设有检修井盖。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既有合流沟渠为暗渠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的底部均设有污水流槽,所述污水流槽截面呈U型,污水流槽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排水管。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收集井和截流井上均设有通气管。
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既有合流沟渠内新建收集井、截流井以及检修井,雨污分流改造系统施工不受既有合流沟渠周侧施工环境的影响,降低了施工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6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