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清洗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0292.4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4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辉;石春静;杨秀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宪辉 |
主分类号: | B08B3/10 | 分类号: | B08B3/10;B08B13/00;A61L2/10;A61L2/04;F26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鼻喉科 医疗器械 清洗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清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放置待清洗器械:将待清洗的器械固定在清洗装置的安装板上的固定座内,并通过提手提起放入清洗筒内的放置架上,同时使安装板的定位孔与放置架上部的定位柱之间相互嵌合;步骤2、清洗待清洗器械:启动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经驱动链带动从动轮旋转,使驱动轴上的转盘和叶轮旋转,向清洗筒内添加清洗液,通过转盘和叶轮的旋转形成涡旋,从而对固定在安装板上的器械进行冲刷清洗,电机可以带动转盘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以保证清洗效果;步骤3:取出烘干;步骤4:消毒杀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清洗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清洗工艺。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内容。
现有的耳鼻喉科大量使用检测器械,传统的清洗方式其清洗效率低,清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清洗工艺,解决了现有的耳鼻喉科大量使用检测器械,传统的清洗方式其清洗效率低,清洗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清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放置待清洗器械:将待清洗器械固定在清洗装置的安装板上的固定座内,并通过提手提起放入清洗筒内的放置架上,同时使安装板的定位孔与放置架上部的定位柱之间相互嵌合;
步骤2、清洗待清洗器械:启动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经驱动链带动从动轮旋转,使驱动轴上的转盘和叶轮旋转,向清洗筒内添加清洗液,通过转盘和叶轮的旋转形成涡旋,从而对固定在安装板上的器械进行冲刷清洗,电机可以带动转盘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以保证清洗效果;
步骤3:取出滤水:经过清洗装置清洗后的器械取出,放入托盘内,多余的水分通过滤板过滤,以保证上部干燥,将托板放入烘干消毒装置的夹持机构内;
步骤4:消毒杀菌。
在所述步骤4中,关上箱门,同时启动烘干消毒装置内的紫外线消毒灯,对器械杀菌消毒,同时加热装置启动,通过电加热器使电加热丝发热,从而使烘干消毒装置内温度升高,使水分快速蒸发,完成消毒烘干后,将托盘取出,放置于其上部的放置槽内固定,随取随用。
在步骤3中,所述夹持机构可以固定不同大小的托盘。
在本案中,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清洗装置(3)和烘干消毒装置(2);
所述清洗装置(3)包括外壳体(7)和清洗筒(12),所述清洗筒(12)位于外壳体(7)内并延伸至底座(1)内,所述清洗筒(12)内设有清洗槽(14),清洗槽(14)内壁设有放置架(13),所述放置架(13)设有若干组并圆周分布;所述放置架(13)上部设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的表面设有固定座(19),所述固定座(19)内设有用于固定的孔槽;所述清洗筒(12)的底部设有驱动轴(17),驱动轴(17)延伸至底座(1)内,所述驱动轴(17)上部设有转盘(15),转盘(15)的表面设有叶轮(16),所述叶轮(16)呈圆周分布并与转盘(15)之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宪辉,未经王宪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0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