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0424.3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8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强;周敏;曾凡乐;曾浩;李长征;何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仕得电气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9/04 | 分类号: | F16L29/04;F16L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蕾 |
地址: | 31142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连接器 插座 壳体 组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插座壳体组件包括第一插座壳体,其第一端设置螺纹连接段,且第一插座壳体开设自螺纹连接段贯通且沿轴向延伸的缺口部;控制块,用于沿缺口部自第一插座壳体的第一端装入第一插座壳体,控制块包括压覆于缺口部外侧且密封缺口部的弹性按压部和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且连接弹性按压部的环形限位部;控制块弹簧,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并抵接在第一插座壳体内壁和控制块背离缺口部的一端;插座壳体盖,其第一端用于供插头组件插入且第二端的内壁设有与螺纹连接段配合的内螺纹。上述插座壳体组件提升控制块及控制块弹簧安装的便利性,降低产品组装难度,方便后期检修和维护,有效避免弹簧倾斜,保障产品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常用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随着设备集成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冷却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而液冷散热具有散热效率高、噪音小、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所以液冷取代风冷在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上得到广泛使用。流体连接器作为连接液冷流体管道和控制管道通断的重要部件,产品的密封性能、稳定性及其重要。
现有流体连接器通常采用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配合,插头组件插入插座组件后实现导通。插头组件插入插座组件的锁定和解锁是由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实现的;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镶嵌于插座壳体内部,产品组装过程中,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安装不方便,并且弹簧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影响产品正常的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壳体组件,提升控制块及控制块弹簧安装的便利性,降低产品的组装难度,保障产品密封性能。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插座壳体组件的流体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座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插座壳体,其第一端设置螺纹连接段,且第一插座壳体开设自螺纹连接段贯通且沿轴向延伸的缺口部;
控制块,用于沿缺口部自第一插座壳体的第一端装入第一插座壳体,控制块包括压覆于缺口部外侧且密封缺口部的弹性按压部和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且连接弹性按压部的环形限位部;
控制块弹簧,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并抵接在第一插座壳体内壁和控制块背离缺口部的一端;
插座壳体盖,其第一端用于供插头组件插入且第二端的内壁设有与螺纹连接段配合的内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插座壳体,第二插座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座壳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插座壳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插座底座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块的宽度小于缺口部的轴向长度,还包括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和插座壳体盖之间并用于沿轴向抵贴控制块的限位垫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限位部为钣金件或冲压件,弹性按压部与环形限位部注塑连接/模压嵌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座壳体与缺口部相对一侧的内壁设置用于定位控制块弹簧的定位凹槽,和/或,环形限位部贴合控制块弹簧的一侧设置用于定位控制块弹簧的定位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并用于限位环形限位部的多组限位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所限位柱包括一对分设于环形限位部外周两侧的第一限位柱,一对分设于环形限位部内周底部两侧的第二限位柱和一对设于环形限位部内周顶部两侧的第三限位柱;
控制块被按压时,第三限位柱限定控制块的下极限位置;控制块被释放时,第二限位柱限定控制块的上极限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底座壳体、插头壳体、插头弹簧和插头密封杆,插头密封杆通过插头弹簧被压接于插头底座壳体和插头壳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仕得电气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倍仕得电气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0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