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通道溶栓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1441.9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1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路遥;蔡文智;古成璠;任伟;李思怡;张美斌;杨晓君;梁丽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多智汇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2 | 代理人: | 鲁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装置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通道溶栓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该双通道溶栓装置包括用于建立动脉溶栓通道的动脉推注组件、用于建立静脉溶栓通道的静脉推注组件、以及抽吸溶栓后的血栓组织的血栓抽吸组件,采用流入段动脉端穿刺及静脉血栓体内穿刺,同时推注尿激酶溶栓液进行溶栓,以及采用血栓抽吸组件将溶栓后的血栓组织向体外抽吸,以进一步提高溶栓效率。本发明的双通道尿激酶溶栓装置及其控制系统,采用双通道尿激酶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进行溶栓治疗,对比于传统单通道治疗方法,观察血栓患者的复通率、复通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在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具有早期(2 h)复通率高、溶栓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栓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通道溶栓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the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建议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已经50多年。血管通路功能障碍是影响透析质量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尚无药物能够预防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内瘘永久性闭塞,再次建立通路,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增加住院和医疗费用。
近年来,治疗急性通路血栓栓塞的方法繁多,如手术切除、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等,其中,血管介入最大的并发症为血管破裂,切割气囊的静脉破裂和夹层的风险更高;其次,会导致一小部分静脉的丢失。尿激酶溶栓治疗成本较低,被认为是抢救急性血栓性内瘘的另一种选择。
传统的单通道治疗方法,如静脉穿刺溶栓法、动脉穿刺溶栓法等,存在早期(2h)复通率不高、溶栓不良反应高等缺陷,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单通道治疗方法早期(2h)复通率不高、溶栓不良反应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通道溶栓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通道溶栓装置,包括用于建立动脉溶栓通道的动脉推注组件、用于建立静脉溶栓通道的静脉推注组件、以及抽吸溶栓后的血栓组织的血栓抽吸组件,采用流入段动脉端穿刺及静脉血栓体内穿刺,同时推注尿激酶溶栓液进行溶栓,以及采用所述血栓抽吸组件将溶栓后的血栓组织向体外抽吸,以进一步提高溶栓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动脉推注组件由第一溶液输送件构成,所述静脉推注组件由第二溶液输送件构成,所述第一溶液输送件与所述第二溶液输送件中均设有所述尿激酶溶栓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溶液输送件与所述第二溶液输送件之间设有控制器与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溶液输送件与所述第二溶液输送件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尿激酶溶栓液由30万U尿激酶通入60ml氯化钠溶液稀释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尿激酶溶栓液的推注速度为15ml/h。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丝杆电机、设置在所述丝杆电机转动端的螺母、以及与所述螺母连接的推板;所述底座上设有可安装所述第一溶液输送件与所述第二溶液输送件的安装位,所述推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溶液输送件与所述第二溶液输送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动槽与若干测量孔;所述推板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测量孔中设有可移动的感应器;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感应器对应设置的移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血栓抽吸组件包括外筒、设置在所述外筒中的过滤筒、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筒上且与所述过滤筒内部相连通的负压口;所述过滤筒上设有用于抽取溶栓后的血栓组织的进液端,所述外筒上设有用于输送过滤后血液的输送端,所述过滤筒与所述外筒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1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流动换电车及换电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