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粘连高压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3567.X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6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源;邓海燕;游道亮;董冰;汤桃峰;谢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9/38;H01H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连 高压 继电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粘连高压继电器,其中静触点安装在陶瓷罩上,静触点底端凹槽内设有尖端;动触点的容纳腔内装有浮动触点,触点弹簧支撑使浮动触点凸出动触点表面,浮动触点由导电性耐高温材料构成,并与静触点、动触点的材质相异;动触点下方设有上推杆、下推杆、缓冲弹簧、复位弹簧;下推杆底部设有铁芯,铁芯的包裹于金属壳内,线圈设于金属壳外围。通过在静触点上设置尖端结构,在电触点之间产生电弧的情况下可以让静触点端的电弧从尖端引出,从而避免静触点的主接触面烧蚀;同时在预断开或预接通状态下,利用浮动触点的弹性结构及耐高温异种材质可以防止动、静触点粘连,保障高压继电器的带载作业性能,并使其工作寿命大为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粘连高压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控制电路中的常用部件,通过输入量的变化使电路中的被控量发生变化,达到自动控制调节的目的,其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高压回路的控制领域,继电器承担着重要的执行任务,通过工作线圈的隔离式操作能实现高压回路的吸合、切断动作,其工作性能关系到高压回路的安全使用,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电流切断能力及过载性能。
在针对大电流的高压回路控制场所,如高压直流继电器用于控制电动汽车高压回路的通断,在带负载作业时,继电器带载吸合或断开会造成电弧,由于回路电流较大,电弧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很大的热量,导致静触点与动触点熔化进而发生熔焊现象,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静触点和动触点的结构、材料等特征普遍存在抗粘连能力不足的缺陷,并且,因电弧烧灼而增加的材料阻抗还会降低继电器自身的带负载能力。即使设置引导结构分担电弧,引导结构自身的熔焊、烧灼缺陷依然会降低继电器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尚不能完全解决此类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粘连高压继电器,用以保障高压继电器的带载作业性能,有效避免电弧烧灼而引起的熔焊粘连等缺陷,提高高压继电器的工作寿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防粘连高压继电器,包括壳体、静触点、动触点、密封体、线圈。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密封体皆为中空腔体,所述密封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由上至下布置的陶瓷罩、密封座、金属壳,所述静触点安装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静触点底端凹槽内设有尖头朝下的尖端,所述尖端的尖头齐平或凸出于所述静触点底端的主接触面;所述静触点、所述陶瓷罩、所述密封座和所述金属壳合围成容纳所述动触点的密封空间,所述动触点上表面的容纳腔内安装设有浮动触点,所述浮动触点与所述容纳腔底面之间设有触点弹簧,所述触点弹簧弹力支撑使所述浮动触点顶面凸出所述动触点的表面,所述动触点、所述浮动触点与所述触点弹簧之间保持电接触;所述浮动触点由导电性耐高温材料构成,并与所述静触点、所述动触点的材质相异;所述动触点下方贯穿设有上推杆,所述上推杆底端连有下推杆,所述下推杆的顶部凸台与所述动触点底面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下推杆贯穿于所述密封座的底部杆身处设有铁芯,所述铁芯包裹于所述金属壳内,并与所述密封座底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并设于所述金属壳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接口和驱动接口,所述驱动接口与所述线圈形成电连接,所述固定接口为贯穿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动触点为钨铜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触点为钨银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深度大于浮动触点相对动触点表面的突出高度,所述深度与所述高度的差值≥1mm。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点、所述陶瓷罩、所述密封座和所述金属壳之间接触面通过连续焊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点、所述陶瓷罩、所述密封座和所述金属壳合围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氙气或氦气。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触点贯穿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住所述动触点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3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