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个探测目标主体的轨道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3872.9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4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陈明;李翠兰;欧阳琦;马传令;刘勇;梁猛;徐海涛;叶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C21/02 | 分类号: | G01C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春枚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 目标 主体 轨道 确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多个探测目标主体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对目标星体进行探测时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所述动力学模型计算多个探测目标主体的轨道动力学加速度;
结合预先配置的时空坐标系统和所述多个探测目标主体的轨道动力学加速度,计算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指定时刻的轨道运行参数;
基于所述轨道运行参数和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的同波束干涉测量SBI时延,建立观测模型,其中,所述同波束干涉测量SBI时延是通过所述探测目标主体与观测站之间的距离参数得到的,所述观测模型用于采集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对所述目标星体进行探测过程中的轨道数据,得到深空网测轨数据;
根据所述深空网测轨数据、所述时空坐标系统以及符合星体探测要求的深空网跟踪模式,构建观测方程,并对所述观测方程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得到线性微分方程;
对所述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微分迭代,以确定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探测所述目标星体时的轨道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动力学模型计算多个探测目标主体的轨道动力学加速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目标星体质点产生的引力加速度、目标星体引力位的非球形部分产生的引力加速度、第三体质点产生的引力加速度、太阳辐射压产生的加速度、后牛顿效应产生的加速度、姿态控制系统调整过程引起的加速度、目标星体固体潮引起的加速度;
将所述目标星体质点产生的引力加速度、所述目标星体引力位的非球形部分产生的引力加速度、所述第三体质点产生的引力加速度、所述太阳辐射压产生的加速度、所述后牛顿效应产生的加速度、所述姿态控制系统调整过程引起的加速度以及目标星体固体潮引起的加速度代入所述动力学模型,以计算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对所述目标星体进行探测环绕时的所述轨道动力学加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轨道运行参数和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的同波束干涉测量SBI时延,建立观测模型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观测模型采集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观测站的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所述观测站的坐标量、观测站之间系统差、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预先配置的初始轨道上运行过程中的观测数据;
获取由大气折射和应答机时延引起的对所述观测数据的修正值,得到观测修正值;
综合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观测站的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所述观测站的坐标量、观测站之间系统差、所述观测数据以及所述观测修正值,得到所述深空网测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观测方程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得到线性微分方程的步骤,包括:
采集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交会对接过程中每个时刻的速度参数和位置参数,并采集不同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对于所述目标星体的观测系统差值;
基于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的所述速度参数和位置参数以及所述观测系统差值,确定轨道预估参数;
结合所述深空网测轨数据、所述轨道预估参数以及观测白噪声,对所述观测方程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得到所述线性微分方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观测方程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得到线性微分方程之后,还包括:
对计算在探测所述目标星体时的轨道参数的数据类型、测轨弧段、参数解算策略进行初始化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微分迭代,以确定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探测所述目标星体时的轨道参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深空网测轨数据、观测数据的残差和预先计算的观测偏导数代入展开的所述线性微分方程中,根据加权的最小二乘原理对所述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微分迭代,以确定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探测所述目标星体时的轨道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微分迭代,以确定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探测所述目标星体时的轨道参数之后,还包括:
采用预先配置的着陆点定位结算策略,对每个所述探测目标主体在探测所述目标星体时的轨道参数进行参数验证和轨道精度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未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38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压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高地压巷道异型断面多向耦合控制结构及支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