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丹PsMYB1基因在改变植物花斑色泽及花色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4616.1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陶俊;栾雨婷;钱祎;赵大球;汤寓涵;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11;C12N15/84;C12N15/66;A01H5/02;A01H6/00;A01H6/82;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psmyb1 基因 改变 植物 花斑 色泽 花色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牡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牡丹PsMYB1基因在改变植物花斑色泽及花色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花瓣色斑普遍存在于观赏植物中,它们以固定的形态和位置分布于花器官上,例如三色堇(Viola×wittrockiana)、文心兰(Oncidium hybridum)和紫斑牡丹(Paeoniarockii)的花瓣或花萼基部存在深色的花斑(尚啸,王健,李琴,龚胜,孙海燕,张玄兵.植物花斑形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园艺学报,2014,41:1485-1494)。在被子植物中,花斑也是植物对传粉昆虫的一个重要视觉信号,促进了植物与传粉者间的特异性互作,在植物的繁殖与扩散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Davies KM,Albert NW,Schwinn KE.From landinglights to mimicry: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flower coloration andmechanisms for pigmentation patterning.Functional Plant Biology,2012,39:619-638;Glover BJ,Walker RH,Moyroud E,Brockington SF.How to spot a flower.NewPhytologist,2013,197:687-689)。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多年生木本灌木,也是我国传统观赏和药用植物,享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更是因其美好的寓意与深远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近年来,牡丹作为国际市场上新兴的高档切花,花色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现有栽培牡丹拥有九大色系,包括红、粉、紫、白、黄、黑、绿、蓝和复色。除上述丰富的花色类型外,在基部带有红色或紫色花斑的牡丹被认定为一类特殊的品系,其品种数量约占据全部牡丹品种的25%(Cheng FY.Advances in the breeding of tree peonies anda cultivar system for the cultivar grou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Breeding,2007,1:89-104;Zhang JJ,Wang LS,Shu QY,Liu ZA,Li CH,Zhang J,Wei XL,Tian D.Comparison of anthocyanins in non-blotches and blotches of the petalsof Xibei tree peony.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7,114:104-111),这在木本植物中也较为少见,然而有关牡丹这一特异呈色模式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4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喷射式分子筛纯化器
- 下一篇:一种封皮笔记本用塞包辅助工具